仲 彦
(接上期)
作为在毛古斯和摆手舞中必须进行的梯玛祭祀和祭神表演,又刚好完整真实准确地诠释和演绎了宗教在远古和农耕时代的不同样式与相关内容。拉伯克提出,宗教发展分成无神论、拜物教、自然或图腾崇拜、萨满教、偶像崇拜或拟人观、神成了造物主、道德宗教合二为一等几个阶段,并详细说明了每个阶段的宗教特性。他说,古人类祭祀最初没有神庙殿堂,然后从没有祭司发展到有祭司,再发展到有专职祭司。泰勒认为,宗教起源于对神灵的信仰,他提出的万物有灵论,根源于古人类的奇怪臆测,他们对死亡、做梦、影子等现象产生肉体与灵魂、真实与影像的双重观念,宗教的进化由最初的万物有灵发展到多神信仰。梯玛作为现今土家族的专职祭师,既能向人转达神和祖宗的旨意,又能向神和祖宗表达人的愿望与祈求,是神、祖宗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古人类最初的祭祀活动,毛古斯表演中的祭祀既没有神殿庙宇,也没有牺牲供奉,祭拜对象仅为泥土或石块临时搭成的叫梅嫦神的拟人观(神人同形)和群体中的老者(抢婚时祭拜),那时候的梯玛(祭师)也只是仅仅只能做出祭祀动作的舞者,没有任何既定的程式和规定的动作,仅为狂野而又零乱的象征性的祭拜。从毛古斯祭祀内容和祭师(梯玛)形象上,我们甚至可以探索到早期智人时期祭师(巫师)的一些典型特征,可以看到具备承接智人早期到现代人过渡时期巫师的一切特征。而摆手舞中的祭祀活动,则有了专门的八部大王庙或土王祠等神庙殿堂,有偶像崇拜及与之相关的祖先崇拜,大摆手舞时偶像或祖先崇拜的对象为八部大神、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等及家庭的列祖列宗,小摆手舞则为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等及家庭的列祖列宗,有梯玛作为一个或一群专职祭师全程组织专门的祭祀活动,梯玛们有专门的法器、礼器,有专门和程式化的动作、流程及技术等,祭祀(祭祖)程序神圣而又庄严、严格而又规范,祭品则为猪头、腊肉、水果、五谷等。这时候的梯玛,不仅是土家人心目中沟通神、祖宗和人之间的神秘使者,是土家族专司祭师特别是重大祭祀活动的主持人,是长期掌握土家族核心事物和知识技能的民族文明的继承者与传播者,还是集民族医学、算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各种知识于一身的先知性综合体,在土家族中占有显赫的社会地位,长期参与部落内部的重大决策。拉伯克讲述了偶像崇拜及与之相关的祖先崇拜,他认为崇拜偶像表明人的智力发展到了比崇拜动物甚至比崇拜天体更高级的阶段,他认为这是因为随着文明的发展,首领们愈加要求人们更加尊敬他们,把人们关于权力和威仪的概念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他文章中表述的一样,此时的土家族梯玛为使自己被神和祖宗赋予了无上神权之后,变成了集神、祖宗和人为一体的先知性综合体的身份合法化,更具权威效应和震慑力,他们还会通过表演上刀梯、下火海、踩铧口、嘴叨被火烧红的铁撑架等神奇技能,来表现梯玛因为赋予了神权之后变得勇猛无惧、变得充满智慧与力量,这样既可以征服族内信众,又树立了具有神权的梯玛的无上权威,从而使自身的神圣地位不被撼动,使自己族内信众听从自己号令,具有典型的统治属性。梯玛传唱的歌曲,我们称之为《梯玛神歌》或《梯玛歌》。由于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梯玛神歌》只能用土家语传唱,传唱的内容为土家族历史、民族迁徙、天文地理、信仰禁忌、宗教哲学、生产劳作、生活习俗、民族医学等,核心内容为民族由来、先人生活状态、怀念祖先功绩和传承祖先精神等。千万年来,土家族梯玛用他们所通晓的知识技能特别是占卜术,为部落和他的子民预测吉凶祸福、祈福禳灾、治病驱邪,同时,梯玛还有权调解民间纠纷,有权干预民间婚丧大事、干预家庭内部矛盾、处理部落之间的争斗等核心事物,甚至部落内部或部落与部落之间的男婚女嫁都必须得到梯玛许可,具有典型的人类学发展特征。
苏格兰历史学家罗伯逊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阶段,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把人类文化的发展也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阶段,他说人类在蒙昧时代用石器、吃野生食物,野蛮时代有农业、用金属,文明时代发明文字,它们先后衔接、次第演化、序列一致、层系分明,即使有种族和语言的表面差异,却由于相似的人类特性而成型。中国古代也以语言、服饰、礼仪、习俗为标志来区分华夏与四方的蛮夷戎狄,“五方之民,言语不通”。毛古斯、摆手舞、土家梯玛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原生性记叙性的表演方式,把土家族民族发展的历程进行了精确、完整地演绎。双凤村土家织锦独特的服饰系统、打溜子等音乐艺术系统、语言系统和以吊脚楼为主的建筑系统等无数个标识性土家文化,即为区分其他民族提供了一个个极为重要的依据,又为土家民族的起源、成长和文明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佐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