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明
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辖4个村民小组294户1178人,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和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近年来,竹山村把同心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发展工作相结合,全面推进同心共谋、同心共建、同心共治、同心共享、同心共赢“同心五共”工作模式,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统一战线深化同心美丽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同心筑梦 乡村换颜
该村编制了《竹山村发展规划》《竹山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修建了村组公路、游步道、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了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工程以及村寨绿化美化亮化,村容村貌大幅改善。2019年,引进凤凰旅投公司进入竹山,依托苗寨村落和山水资源,以整合盘活特色民居、保护挖掘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利用自然山水为重点,成功打造了竹山乡居、长潭岗平湖游、神龙谷等景点。
对全村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能人工匠、“土专家”“田秀才”进行全面摸排,让人才队伍参与同心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村共有非物质文化传承人10人,有篾匠、石匠、木匠等能人工匠22人,“土专家”“田秀才”5人。依托本村非遗文化传承人,打造了织布坊、苗绣坊、编织坊、生活坊等苗族文化体验区,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沉浸式体验苗族银饰锻造、苗族花带编制、苗族刺绣、苗族织布等非遗技艺,实现了“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目标。
依托“土专家”“田秀才”,利用移民、外资外援等部门资金资源,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共发展猕猴桃500亩。同时,每年邀请各个领域有关专家学者来村开展农业、旅游、就业创业等方面培训,提升村民发展技能。
乡风文明 生活更美
全面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举办了2020年全国乡村春晚“竹山赶年”活动、《我和我的祖国》苗汉双语MV拍摄、建党百年感恩活动等活动。开展移风易俗育新人树新风活动,整治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组织开展“感党恩、念亲情、传美德”感恩文化节和“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不断完善和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推行“红黑榜”“农户积分”等制度,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制定了村规民约,竹山村村规民约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村规民约”。
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村寨、进景区、进企业活动,苗族群众的认同感显著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设立了“同心竹乡”志愿服务项目,成立了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旅游景区志愿服务队、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3支志愿服务队,有由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党员、文明服务志愿者、景区员工、非遗文化传承人、文艺爱好者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员218人,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2次。
旅游兴旺 共享成果
创新旅游发展共享机制,让村民在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实现就近就业、收益分红、增加收入,共享发展成果。竹山村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为村民提供了保洁员、服务员、销售员、演员、保安等就业岗位。目前,竹山村及周边村寨有267名村民在景区上班,人均月工资2000元,真正实现了“打工不出门、致富在家门”。
村里60栋闲置住宅和闲置宅基地打造成为银饰坊、生活坊、织布坊、编织坊、农产品销售点、餐馆、乡村文化舞台、非遗文化传承和展示区等,每年创收18万元。同时,竹山村每年带动本乡及周边乡镇销售土鸡蛋、黄酒、腊肉、猕猴桃干果等农副产品800多万元,实现了“一业兴带百业旺”。
如今,竹山村从一个被大山深锁、库水阻隔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10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2020年以来,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十多个国家驻华使节考察团来到竹山村考察学习。2023年,全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现场会、“十八洞”减贫与发展论坛现场会、湖南省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暨和美乡村建设现场会、湘西州旅发大会在竹山召开。 通过建设同心美丽乡村,发展文化旅游,竹山村村民、村寨、旅游公司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盈利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