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人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档文化节目,名曰《简牍探中华》。节目用一个个场景剧,来演绎里耶秦简中的故事,让人看得心潮澎湃,趣味盎然,竟一口气将两集看完,依旧欲罢不能,总觉得还有一些什么东西令人欲吐为快。
《简牍探中华》趣味盎然,妙就妙在节目大胆用一个个场景剧,来还原2200年前的秦王朝社会生活,且实实在在,且生动感人。《简牍探中华》以一个“探”字点睛,不仅带我们去探究秦代的那些人、那些事,更为我们探明了里耶秦简中所记录的那些秦王朝基层文吏的工作生活。
节目的前两集,“复活”了三万八千余枚“里耶秦简”上的文字,它把秦王朝基层文吏的群像故事,讲出了热血爽感,激动人心。无论人物、剧情还是特效、场景,都注重在了年轻人的审美观上。这群秦吏们的故事,因简牍的时空链接,在两千多年后再次感动世人,让人不由得感慨“他们曾经来过,他们如此鲜活”!
这些小人物的出现,展开了秦王朝那些记忆,秦吏们的职场故事也很动人、很励志!其实,在里耶秦简中关于秦吏们的各种记录非常之多,我们也不妨再来探探这其中的一些事儿。
在一枚里耶秦简中,有这样一段记录:“资中令史阳里釦阀阅:十一年九月隃为史。为乡史九岁一日。为田部史四岁三月十一日。为令史二月。□计。年丗六。户计。可直司空曹。”这段文字记录了一位叫“釦”官吏的任职履历,这其中的“阀阅”,就是指功绩和经历。釦是秦王十一年九月提拔为吏,其中为乡吏九年零一天,为田部吏四年三个月十一天,为令吏二个月,年龄三十六岁,通过审计考核,可以晋升为司空曹。从中可以看到,釦在赴司空曹任职之前,用了将近13年半的时间,才完成从“隃为史”到令史的艰难晋升过程。可以想见,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文书处理等各类繁冗的专业政务所累,却又得不到快速晋升的情况下,官吏们将职业视为饭碗而非事业,并终至产生怠惰情绪,亦可谓人性使然。
从秦简的记录不难看出,秦王朝的基层“人事管理”非常严格,官吏的任职时间已计算到天,而现今我们还只计算到月。也就是说某一天在任职时间发生的问题,这些官吏都要担责,还要“赀一盾”“赀二甲”的处罚。
关于对官吏的处罚,里耶秦简中也有相关记录,一枚简牍这样写道:“乡守履赀十四甲。乡佐就赀一甲。”其意思就是“一位叫‘履’的乡守被处罚十四甲,一位叫‘就’的乡佐被处罚一甲。”这二位官吏是因工作失误或未完成规定的任务而被处罚,我们不得而知,但其处罚是相当重的,特别是对乡守履的处罚。我们从里耶秦简中得知,这“甲”就是甲胄,也就是护身的铠甲。秦代的一副铠甲约值钱1344,而当时一个劳动力一天工资值钱8,赀一甲就相当于处罚官吏半年的工资,而赀十四甲,可是七年的工资。当然,这赀十四甲应该是累计的处罚数。
我们都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只有上级官吏对下级官吏进行教训责问或殴打谩骂的份。然而,里耶秦简中却记录了一件下级官吏殴打谩骂上级官吏的事例。事情的大意是这样,秦皇廿八年七月的一天,上级官吏赵命令尉吏文输送鸟和书,文不肯接受,想让小吏适去送,适不敢接受,文就责骂小吏适,又谩骂上级官吏赵,并用船桨将赵赶走。于是,上级官吏赵便将此事上报给县廷,请求将尉吏文治狱。
可以看出,这件事例中的尉吏文对于上级赵的命令并没有绝对地服从,他想让下级小吏适去完成。同样,小吏适对于尉吏文的命令也没有遵从。而尉吏文敢于打骂上级赵,这也反映了当时秦王朝地方政权中官吏之间的关系。虽然秦王朝以严刑峻法著称,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下级对于上级的依附性并不强,上级的命令对于下级的约束力也比较弱。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秦国占领此地的时间较短,统治地位并不稳固。即使是统治时间长达半个世纪的南郡,因为文化融合和政治斗争方面的原因,也并不完全服从秦的统治。还由于里耶地区位于故楚之地,由于楚人对秦的怨恨,吏民的反抗精神较强,秦吏的统治力较弱。或是由于这一时期的故楚之地已经出现了反秦的农民起义运动,社会较为动乱,政治秩序不稳定。
在里耶秦简中,还有一枚非常独特的简牍,它比常规的简牍要长,达到四十多厘米,上端有凹口用来系绳将其挂起来,正面简中画有方格,每格为一日,方格中记有圆圈,多为一格记两个圆圈;背面还记有官吏食多少石粮,出多少石粮的记录等,我们且叫这枚简牍为“官吏打卡就餐简”。
从这枚简牍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信息,当时的官吏是一日两餐,官吏们就餐后便在方格中画两个圆圈,也有画一个圆圈或没画圆圈的,这说明有些官吏这天只吃一餐或没有就餐。官吏们在上午八九点钟就餐打卡(画圆圈),然后开始上班;下午四五点钟打卡(画圆圈)就餐,然后下班休息。既然是打卡就餐上班,当然到了月底或年终要结算,吃了多少餐要付多少钱,上了多少天班就发多少工资,所以,这枚简的背面就有了食多少石粮,出多少石粮的记录。大家要知道,古时候官吏们的工资都是用粮食多少石来结算的哟。秦代对官吏的管理非常严格,也由此可见一斑。
在里耶秦简中有许多“课” 的记录,就相当于我们现今的半年考核、年终考核。而通过考核产生优劣,来进行奖罚。秦简中的“课”类别众多,还需分门类和体系。其中就有一枚简记录:迁陵县尉守狐用23天时间进行考查,得出结论是626名士卒有1人死亡。但由于简牍残缺,至于奖罚的结果就不得而知。
秦王朝对基层官吏还实行量化考核,它也成为后世王朝各种量化考核的渊源。从里耶秦简中所记录的“积户”和“见户”中就可以看出,秦王朝对基层官吏的量化考核下了很大工夫。不管是“见户”的登记,还是各种“积户”的统计,都有着非常详细的规定,并且得到切实有效地执行。别的不说,仅凭一枚户籍简“迁陵积户五万五千五(百)卅四”,我们不难想象,当年曾有多少县、乡官吏反复核查和登记户籍,才能够在迁陵这个2000户左右的小县里,留下55534户次的记录。
在秦代,除了积户和见户,当时的民田、公田的开垦,刑徒和戍卒的出工,钱粮的收支,田租、户赋的交纳,徭役的征发,粮仓和武库的管理,里典和吏员的设置,甚至斩首拜爵和官吏奖惩等各个方面,也都被纳入到官吏们的量化考核之中。在一枚户籍简中,有一位户曹便要抄写过去六年所统计的见户资料,并“移狱具集上”,目的就是要对当年的新增见户,进行对照考核,并通知司法或监察部门共同审核。而三十四年迁陵县“户赋志”中,则统计了所辖启陵乡有新增见户28户,“当出茧十斤八两” 交纳税赋。这些任务都需要官吏们去催交,并纳入考核范围,若没完成就可能会被“赀一甲”。这些量化考核的范围之广,规定之具体,制度之严密,实乃前所未有。
由于史料所限,加之秦王朝二世而亡,以往人们对秦的基层管理知之甚少。而里耶秦简的出土,使学界第一次对秦的基层管理有了更多的研究资料,且大大拓宽了人们的眼界,对秦王朝的基层管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今天看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之所以能在“怨秦”的楚地上迅速建立和推行郡县制,除了武力镇压和厉行法治外,这种广泛、具体和严密的量化考核,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