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4年01月28日

以故乡之名 写湘西大书

—— 张永中《故乡人》新书推介会侧记

推介会现场,来自湘西州内外的文艺界人士分享各自对张永中其人、其书的感受。

张永中以“苦痛或甜蜜”为题,回望了他文学里的故乡。

文化随笔《故乡人》。

文/图本报全媒体记者 伍珊珊

如果说故乡是文学的土壤,文学是长在故乡的树,那么《故乡人》就是作家张永中在故乡的土壤中根植的一棵文学之树。

1月20日,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社务委员张永中携新书《故乡人》回到故乡开展新书推介会,在吉首市乾州古城,以“故乡,你好吗——那年,那月的文字回眸”为主题,与来自州内外的文艺界人士、文学爱好者说文学、读故乡。

一个“故乡人”的独白

“故乡,一个挂在半坡上,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寨,叫亮坨。亮坨,是苗语,意思是一个有很多大树的地方。没有来处,未知去向。”上世纪60年代,张永中出生在湘西古丈县一个名叫亮坨的小村寨,在《故乡人》中的《有奶奶在的世界》随笔中,张永中这样介绍亮坨。

“直到16岁,我接到大学入学通知书,转了粮食户口,我才离开了家乡。”张永中说,16年的困难和痛苦,被他掩藏在了内心深处;16年的诗意,被他写成了一篇篇散文。

穷且饿,却快活,他形容16年的故乡生活:“幸福,也如那浅浅溪流的样子,山谷里,自唱自怜,汩汩不歇。”

在漫长的时间里,“亮坨寨子上姑娘大大,姐姐妹妹,一个个长大,出嫁”,而他,也踏上了一次比一次更远的外出之路。那时候,奶奶会在晒谷坪上,或者大黄连木树下,看着他渐渐走远。

最终,故乡和奶奶都走入了记忆。他深知,他的故乡终将老去,自己也会成为后人故乡里的故事。

于是,他一次次回归,一次次以或苦痛或甜蜜的情绪,回望故乡。他把所有的情绪化为文字,凝聚成《无法完成的团聚》《故乡茶思》《凤凰在下雪》……这些收录于《故乡人》的21篇文章,是他埋藏心底的怀人忆旧的故乡事,是他遵从内心灵动而自然的细微纤毫,是一个“故乡人”的独白。

用文字去凝视故乡

“在张永中笔下,故乡的人和事都带着湘西山水特有的清明、水灵、质朴,有时也有哀伤。”

“张永中念念不忘的村子亮坨,是无数中国村庄的一个……无数个亮坨构成了中华万水千山,无数个亮坨人构成世世代代中国人。因此,亮坨很小,亮坨也很大。”

在推介会现场,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副书记王跃文用一封1600多字的来信,从“岁月回望一往情深”“叙事风格雅正中和”“文本之外时空辽阔”三个角度,娓娓道来他读《故乡人》的感受。

“人若不净,哪能有如此干净的文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张永中是纯粹的。”作为《故乡人》的插画作者,省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肖振中说。

大家评价如此之高绝非偶然。张永中离开家乡去吉首大学读书,毕业后留校在学报当编辑期间,全程参与了《沈从文全集》《沈从文别集》的编辑整理,后来又去凤凰县工作,这些经历都让他对沈从文、对文学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更深理解。

他评价沈从文:“他的思考与书写,关注底层,烛照人性。”“他用深沉隐忍之笔,表达乡土湘西的‘爱憎与哀乐’,描摹乡土黍离之痛。”

而他,也从沈从文的文学世界里汲取养分,然后滋养他的文字与表达。

于是,当距离故乡越来越远的时候,当内心满腔的情愫需要表达的时候,他选择了散文随笔,他说:“用文字去凝视故乡,这就是我对待故乡的一种方式。”

故乡成为写作的“原乡”

故乡是什么?

“它是我抬头仅见的一片蓝天,它是我望不到尽头的远山,它是我随着溪流远去的遐想……”故乡,也许在《有奶奶在的世界》中写到的亮坨;也许是《无法完成的团聚》中与沈虎雏先生令人动容的交往及情谊;也许是《做窝的鸟们》中的那些各式各样的鸟儿;也许是《故乡茶思》中九舅先苦后甜的茶味哲学;也许是《芭茅花》中同学应锡宿命般的离去……

张永中是在一天傍晚,在村口摸口袋找钥匙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家乡变成了故乡的。

从此以后,亮坨成了他物理概念的故乡,成了他心理上的、情绪里的故乡。

这个故乡,给了他文学的馈赠,让他携《故乡人》归来,而“故乡人”也用诚意回敬着他对湘西的文学馈赠。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叶红专曾与张永中共事10多年,他形容张永中“是个实在人”,评价《故乡人》是本“实在书”。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杨彦芳用“情怀、真实、鲜活”三个词概括其人、其书。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向邦伟说,张永中的文章具有泥土的芬芳和浓浓的乡情。

“《故乡人》文字细腻,从中可以看到张永中对大千世界的个人感受。”吉首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张建永则从文学性、文学责任等方面分享了他的阅读感受。

诗人谭滔分享了与张永中成为挚友的故事,他评价《故乡人》:“每一篇文章都是从心底里流出的,读起来有滋有味。”

“人们趋之若鹜跑去沱江边打卡,若是也跑进张永中的文字里,或许打卡的就不仅是身体,还有灵魂。”主持推介会时,州团结报社社长、总编辑田应明,借用了《故乡人》序中的一段文字。他还说:“张永中的文字简洁、自在,充满野性,读来让人和畅蕴藉。”

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田茂军从文学性和文史性两个方面分享了他对《故乡人》的看法,他评价张永中在处理对故乡的回望时是经过过滤的,经过沉思的,经过选择的。

团结报社编委、湘西网总编辑岳跃强将《故乡人》比喻为“湘西的《清明上河图》”,他说,读一个人的作品,正如识一个人的人品,“张永中为人干净,所以文字干净;张永中为人忠厚,所以作品厚重”。

团结报社编委、副刊中心主任刘驷刚形容张永中像是一口翻滚着浪花、水质清亮、深不见底的老井,老井里贮满宝藏,吐纳人间万象。

在张永中的散文中,州文艺评论家欧阳文章读到了生命的痛感。他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乡愁。张永中用细腻的文笔,书写了乡愁里的湘西。”

……

《故乡人》是一次书写湘西大书的尝试,她似一叶扁舟,承载着张永中对故土深沉的爱恋。张永中说:“我的灵魂常常飞离我的本身,去到故乡行走。我在那里沉淀、安定、平静。故乡,让我怀念,怀念让我悲悯,悲悯使我灵魂柔软。渐渐地,它成了我写作的原乡。”

他用他的文字,用他的散文建构了属于张永中的故乡,读者从他的故乡里看到了自己的故乡,于是那年那月文字的回眸,开始有了普遍意义。

--> 2024-01-28 —— 张永中《故乡人》新书推介会侧记 1 1 团结报 content_127657.html 1 以故乡之名 写湘西大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