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朱开朗
近日,吉首市马颈坳镇团结村喜鹊营热闹非常,50余位来自常德的游客提前预订了一头土猪,说要吃一顿现杀现做的湘西“刨汤肉”。
“早就听说湘西‘刨汤肉’味道好,今天终于有机会试一试。”李先生游览完喜鹊营苗疆边墙遗址,立即赶到厨房学习湘西“刨汤肉”的做法。
众人将杀好的土猪放入装满开水的大木盆,趁热褪毛。农村“老师傅”深谙“庖丁解牛”之道,不出半小时,猪头、猪腿、腰肪、排骨、猪尾、猪心、猪腰都分列开来,留下最美味的五花肉、猪肝、小肠。其余要么赠与游客带走,要么掺上花椒、盐、大料腌制腊肉,大肠和猪血则留用做灌肠粑。
肉洗净后,就是女士们发挥的时候了。她们在长案板前坐成一排,一边切菜,一边唠家常。刀剁菜板的“嘚嘚”声和大家的欢笑声融在一起,飞出老远。
待五花肉和猪肝都切成二指大小的长块,小肠切成3厘米左右的环状,盆里的猪血将凝未凝时,“刨汤肉”的前期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大锅洗净烧干,放入半铲猪肉润锅。待油温升起,“哗”的一声,五花肉下锅,锅内瞬间激发出大量烟雾。“老师傅”抄起锅铲,在锅里熟练地翻炒。香味弥漫,众人咽着口水向锅边围拢,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这好手艺。
五花肉炒到半熟,猪肝下锅;猪肝全熟,猪血下锅;猪血凝成小块,干辣椒下锅;小火收汁,盛入砂锅,再置于酒精炉上;往锅中放入萝卜、油麦菜、芫荽、蒜苗等蔬菜,一锅鲜美的“刨汤肉”就出炉了。
“刨汤肉”以鲜取胜,从杀猪到烹饪间隔不超过3个小时,加之有猪血、猪肝、小肠丰富口味,入口滑糯,肥而不腻,不仅下酒一绝,更是开胃佳品。
客人们围桌而坐,觥筹交错,欢声笑语。
“这才是过年应有的氛围,是我最怀念的儿时记忆。”刘女士说。
“今年冬天,尤其冬至以来,来吃‘刨汤肉’的人越来越多。”喜鹊营景区负责人张孝铭说,“大多数是周边县市的企业团建,也有同学会、战友会和自驾游。”他粗略计算了一下,喜鹊营已接待体验“刨汤肉”的游客3000余人次,几乎每个周末都有2个以上的“刨汤肉”体验团体订单。
“新春团建新风尚,欢迎来湘西‘逮’刨汤肉。”张孝铭热情地邀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