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4年01月29日

对加强文博志愿者工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路径的思考

易 丹

“撷芳,意即与人玫瑰,手有余香,暗合了志愿者工作的服务理念。”这是笔者在参加湘西州文物保护利用创新工作坊培训期间印象很深的一句话。

据故宫博物院宣教部范晓晔老师介绍,故宫的志愿者工作始于2004年,历经20年发展,现在有近200名志愿者,由6名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管理需求和投入上的不对等,也使得故宫志愿者管理更依赖志愿者的自我管理。通过专家对故宫志愿者管理模式的讲解,比对湘西博物馆志愿者工作,我们看到差距的同时也明确了方向。

以往我们习惯于狭隘地理解志愿者工作,知道博物馆运营体系中有志愿者这一环,但对这部分工作一直热情不高,甚至认为如果条件不太成熟也暂时可有可无,而忘了志愿者其实是博物馆温度的体现,是践行博物馆宣传教育职能的重要补充力量。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可以深入展厅讲解,在咨询宣传、教育助理、主题宣传、信息采集、专项服务、线上服务等各个版块发光发热。当前湘西州文博领域的志愿者规模小、力量弱,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这也意味着我们有更大探索和成长的空间。就笔者目前所见,湘西州内各博物馆志愿者构成大多以“红领巾”等学生群体为主。在学业压力下其实他们很难完成志愿者内涵中的所有内容,管理和服务时长也很难硬性把控。借鉴故宫的志愿者工作模式,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从增强社区的参与、探索馆校合作、健全激励机制三方面入手,有效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

首先,增强社区参与,博物馆可以更多地和当地社区合作,开展社区活动和项目,这样既可以增强社区对博物馆的认同和参与感,也可以为博物馆带来更多的观众和支持者,更可以就近稳定补充博物馆力量的不足。其次,探索馆校合作,在最新的大思政课文件和国家要求下,引导学校师生走进博物馆的背景下开展志愿者工作,博物馆是天然的第二课堂,通过“老师+学生=志愿者”的身份切换,在更高质量地服务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必将在独特的学习资源和平台体验中获得三方的共同成长,即老师为学生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更鲜活地感知文化和更直接地应用书本知识,博物馆宣教人员业务能力得到提升。此外,以老年群体为主的老年大学也应成为馆校合作的重要对象,这部分群体时间较为自由,不刻意追求经济利益,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特长和知识阅历积累,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富足精神生活、继续发光发热的强烈愿望和对公益性的热爱,具备成为宣教重要补充力量的几个核心要素。最后,健全激励机制,如果给予志愿者足够的归属感,逐步健全激励和荣退机制,通过团队感和荣誉感建设传递博物馆温度,那么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把接收到的博物馆温度,再加上自己的温度,这样传递给博物馆观众的就是双倍的温暖。

故宫博物院志愿者工作走过了漫长的20年,那么跳转到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志愿者建设就更是一个不断认知、加强宣传、引导参与的过程。道阻且长,但厚积薄发,定能撷芳致远,迎来温暖的曙光。

--> 2024-01-29 1 1 团结报 content_127710.html 1 对加强文博志愿者工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路径的思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