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湘玉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年轻干部要到一线锤炼,敢于和问题撞一个满怀,亲手捉活鱼,确保调查研究掌握最直接、最鲜活的情况。
把准乡音不做“说客”。擅用乡音讲乡事,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到基层一线,打通宣传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宣传要让党的好声音从机关会议室走出来,让政策从“文件”到“田间地头”和群众心上,让政策落地实施。基层宣讲要“接地气”,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最浓的乡音叙述,结合当地文化、风俗,把党的新理论、好政策融入到老百姓喜欢看、听得懂、记得住的艺术表演中,同时,要放下“官架”,不打“官腔”,多说“白话”,多唠“家常”,把党的声音送到群众“心坎上”,让党的政策浸润在山村田园。
丈量乡土不做“游客”。年轻干部要克服“游客”思想,乐与群众面对面、愿与群众打交道,去伪存真创实效。调查研究要躬身真行,调研前对目的地和调研对象做到心中有数,设计好调研线路,轻车简从,带着问题、带着责任,直插一线,到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倾听”群众心声,当好群众的忠实倾听者和记录者,善于在“拍砖声”中梳理问题,在“大白话”里体察实情,在“掏心窝话”里寻找对策,用“小学生”的姿态,真心实意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确保群众呼声传得出、有回应。
满怀乡情不做“看客”。调查研究重在实效,一线调研要着力增强发现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调查研究的质效。年轻干部下基层调研要多做问题“笔记”,多写分析“笔记”,写实整改“笔记”,找准矛盾堵点,深挖问题根源,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增加调查研究的“含金量”,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整改问题、化解矛盾、引领发展的“金钥匙”。
心系乡亲不做“过客”。年轻干部下基层须树立“放不下”的责任意识和关怀意识。生产生活放不下,多问问粮食、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收益,多探探扩产增收的好技术、好方法,多看看人居环境建设改善的现状和问题;利民工程放心不下,紧扣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和民生需求,整合资源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走进现场掌握工程进度质量,确保工程项目真正落地有实效、惠民生。力戒“过客”心态,在基层调研中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工作落实到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