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向 军 通讯员 王李好
苗鼓鼓声阵阵,爆竹声声入耳,群众跳起欢快的舞蹈,欢庆黄泥滩大桥通车。
1月28日,吉首市河溪镇持久村举行黄泥滩大桥通车仪式。周边村民纷纷自发赶到现场,掏出手机拍照、录视频,分享、见证大桥通车的喜悦心情。“大桥通车了好啊,我家有30多亩的葡萄,以前都难运出去卖,现在桥通了大家再也不用担心农产品难运出去了。” 持久村黄泥滩组村民高世弟喜笑颜开。
据了解,黄泥滩大桥工程历时2年半,投资1000万元,桥梁工程总长100米,桥面全宽10米,其中路面净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1.5米,从黄泥滩组内横跨峒河连接319国道。
大桥通了,百姓笑了,对当地群众来说,这不仅是一座“方便桥”,更是一座“致富桥”。
持久村黄泥滩组共有居民75户390人,以往出门道路受河水阻隔,需乘“拉拉渡”或绕行来往峒河两岸,对村民出行及生产生活极其不便。汛期涨水,还会威胁到出行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黄泥滩大桥的建成通车,解决了黄泥滩人出行难的问题,结束了多年靠拉渡船过河的情况,圆了黄泥滩人祖祖辈辈期盼已久的通桥梦想。
持久村黄泥滩组拥有全村自然条件最好的300亩集中连片耕地,是远近闻名的西瓜、香瓜主要产地,也是近年来乡村振兴葡萄产业项目基地。往年瓜果成熟之时,村民们只能通过索道缆车,一挑一挑地往河对岸运送,费时费力,且无法吸引外地客商来村大批量调货,一条峒河阻断了黄泥滩人勤劳致富的企盼。
黄泥滩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紧密了黄泥滩组和外界的联系,更便捷的交通也带动了当地葡萄、西瓜等经济产业的发展,实现阿娜、张排、持久村连片土地开发,打通吉首市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
黄泥滩是河溪镇继张排村月亮岛后打造的第二个乡村振兴的试点,大桥的通车对于试点打造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持久村黄泥滩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