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4年10月10日

银硝洞

滕建斌

在我关于童年的记忆里,“银硝洞”是个快乐而神秘的地方。

快乐是因为我干爹家在银硝洞,每次去干爹、干妈总会做各种美味给我吃,那舌尖上的美味深深地吸引着我。还因为,这里有我亲密的三哥、大哥。干爹家的老三比我稍微大点,我叫他三哥,我们从蹒跚学步起就一起玩耍,后来又是小学、初中的同班同学。假期我们一起看“小人书”,一起捉泥鳅,一起放牛,一起打柴,一起赶百福司乡场……总之,我们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干爹家的大儿子酷爱“小人书”和武侠小说,买了整整两大木箱子的书籍。在没有电视、手机、互联网的岁月,这些书籍成了我儿时的宝藏。大哥不但把他的“宝贝”借给我看,而且耐心地给我讲解每本书的梗概,遇上看不懂的地方,他还会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他是开启我阅读的启蒙“老师”。

记得大哥讲故事非常投入,讲到精彩部分激动得额头上经脉突起,一脸通红,不停地用右手在胸前转圈,手舞足蹈,经常忘记了干农活。好在干爹开明,没有因耽误地里的农活而责怪大哥。大哥上山干农活后,我和三哥则一头扎进书海,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西游记》《封神榜》《岳飞传》等一本本书籍,让我们忘掉了世间的一切烦忧……

说它神秘,是传说这里曾有“银宵菩萨”,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生活着一个叫田光耙的年轻小伙,父母早亡只剩下他孤苦伶仃一个人,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窘迫生活。三十岁生日那天晚上,他做了爱吃的菜,取出珍藏的老酒独酌,喝着喝着就趴在桌上睡着了。酒精麻醉的夜,他睡得格外香甜。睡梦中,他梦见妈妈正在猪圈喂猪,一边喂猪一边朝他喊到:“光耙,你太公给你送了个媳妇放在天央潭岔路口,明天晌午之前你把她接回来,她会给你带来好运的!”他多想母亲一直陪着他,慰藉他孤苦的心灵,可是一眨眼工夫,母亲就从猪圈旁边的那棵松柏树梢上飘走了,他不禁潸然泪下。

第二天,他将信将疑地往天央潭方向走去。到天央潭时,晨雾还没完全褪去,乳白色的雾岚像一层轻薄的白纱巾系在两山之间。阳光透过薄雾一丝丝斜撒在天央潭水面上。波光粼粼,鸟儿在湖蓝色的水面上尽情追逐,鱼儿悠然游弋,虾儿上蹿下跳。水光山色间,雁鹭齐翔,与雾共舞,蔚为壮观。他顾不上欣赏美景,仔细地向天央潭四周搜寻,当他的目光落到左岸那块大石头时,发现上面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女子。她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身子卷缩成一团。他背起她就往家里走。

在他的悉心照顾下,女孩很快痊愈。问起她的身世,她说:“只记得别人叫我玲玲,其他的都忘了。”田光耙的真诚打动了玲玲的芳心,两人结为夫妻。

转眼几年过去了,两人的家境渐渐好了起来,三个孩子也茁壮成长,聪明可爱,一幅男耕女织、夫唱妻和、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一天晚上,玲玲把热腾腾的洗脚水端给田光耙,犒劳辛苦一天的丈夫。田光耙将脚泡在楠木盆里,与妻子聊起了家常——

玲玲说:“明天我去赶场,家里装菜的碗太小了,买几个 ‘钵钵’。”

田光耙说:“多买几个‘钵钵’,过年客人多,用大‘钵钵’装菜多有面子。”

第二天早晨起床,家里发生了一件怪事,让两人目瞪口呆。只见,正屋火塘边坐着一位年近古稀的 “婆婆”。玲玲走上前问“婆婆”:“您怎么到我们家呢?”“婆婆”用手擦着泪水说:“我怎么晓得!昨晚我睡得正香的时候,一群十二三岁、用红布蒙着脸的孩子,把我从床铺上背起就走,在天上腾云驾雾飞了起来,等我头脑清醒就发现坐在你家火塘边了。”两人亦百思不得其解。田光耙快速地在大脑中思索着,突然想起儿时母亲哄他睡觉时讲的“银宵菩萨”的故事。

“婆婆”闹着要回家,怎么送“婆婆”回家呢?田光耙想来想去,难道是我们昨晚洗脚时讲要上街买“钵钵”,今天就来了个 “婆婆”?既然能无缘无故来就应该会无缘无故地回去吧?那今晚何不试着再讲清楚点。玲玲把“婆婆”哄睡后,两人就像昨晚那样聊了起来:“我是上街买‘钵钵’,不是买‘婆婆’”。说完,两人半信半疑地睡下了。

早上天刚蒙蒙亮,玲玲起床一看,“婆婆”真的不见了,碗柜前堆放着一排排大“钵钵”。田光耙望着“钵钵”,顿时心领神会。原来,家里真来了“银宵菩萨”!

这一下,家里变得热闹了起来。田光耙请来木匠在屋顶木板上做床,又用上好的木料做了一个长长的饭槽、一个大大的洗澡桶。玲玲从裁缝铺买来崭新的棉被……

“银宵菩萨”很神秘,吃饭、洗澡、睡觉都很讲究。主人将热腾腾的饭倒在饭槽并离开了,它们才开始吃饭,发出“扑哧、扑哧”的吃饭声。待那声音消失后再去看,饭槽变得干干净净,里面颗粒不剩。每晚“银宵菩萨”都要洗澡。主人把烧好的洗澡水倒到洗澡桶并离开后,他们才开始洗澡,传出“稀里哗啦”的响声和“叮咚、叮咚”的戏水声。洗完后,屋顶木板上会有“踢踏、踢踏”的脚步声。它们的行踪也非常神秘,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主人缺啥东西,只要对着屋顶上住的地方大声讲,第二天家里就会出现需要的东西。就这样,田光耙夫妇富了起来。

富裕起来的田光耙夫妇乐善好施,千方百计帮助周边的乡亲们。每到春耕乡亲们缺种子播种时,他们无偿把自家的玉米、水稻、黄豆种子送给乡亲们。每年六月乡亲们无米下锅时,他们便开仓放粮。玲玲还无偿地给周边妇女传授养猪、养鸡技术,带领大家发展养殖业……

童年的我听大人讲起“银宵菩萨”的故事,听得津津有味,百听不厌,并因此觉得银硝洞更加神秘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明白了:这是在当时那种自然条件下,人们用这种近似神话的方式来寄托心中美好的愿望。

如今,银硝洞人的愿望变成了真切的现实。这里的人们不屈不挠,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一代代不懈努力,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一届接着一届干,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早已吃穿不愁,生活富足。现今,这一传说和田光耙夫妇乐善好施的美德仍在这一带流传。

--> 2024-10-10 1 1 团结报 content_145530.html 1 银硝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