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周楚怡 通讯员 张 野
向昌州家门口的那条路是通往橘园的,178米的“坑洼路”终于在2024年11月变成了水泥路,他说现在就算下雨天回家也不用刷鞋底了。去八面山的路上,成片的橘园里金橘挂满枝头,沿路零星有几个柑橘贩卖摊,白贤城家的橘园就在路边,刚把工作队预定的20斤果冻橙装好箱,回头一看堆好的“小橘山”已被株洲的游客掏了个空。
2024年,对于龙山县里耶镇树木村和半坡村的老百姓来说是丰收的一年。家门口的路修好了,运输车也可以径直开到橘园边,村组路两边的水沟修缮完毕,水泥砌成的矮围栏让乡村小道换新颜,多功能运动场成了孩子们新的游乐园……幸福生活的背后是州教体局辛勤帮扶的身影。
2021年至今,州教体局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局党组高度重视,派出2支工作队分别到树木村和半坡村开展帮扶工作,全体干部职工定点帮扶、定期走访,始终将责任与担当置于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该局将优秀的人才留在乡村,将源源不断的活水引入乡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使命与担当。
探寻发展新路径:一支队伍抓到底
“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驻村工作队深知,只有建起一支凝聚力强,愿意为家乡建设共同奋斗的党员队伍,才能走好乡村振兴的共富路。
欲改乡村旧貌,先强组织力量。该局驻树木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杨进和驻半坡村第一书记李林清说:“这两个村的村干部那是没得说。”说起4年来村干部变化,工作队全体队员的夸赞毫不吝啬。起初,村 “两委” 虽有干事之心,或因思路局限,或因经验不足,在发展浪潮中略显迷茫。工作队瞅准关键,将党建引领作为破局利刃,全方位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凝聚发展向心力。驻村以来,工作队连续4年组织2个村的村“两委”和党员干部到茨岩塘、塔卧、矮寨、桑植红色教育基地现场学习,为驱散思想迷雾,还定期组织专题党课,从党的先进理论到乡村振兴政策解读,为村 “两委”与党员干部 “充电”,视野渐宽,干劲愈足,村 “两委”不再 “闭门造车”,发展思路豁然开朗。看典型、学经验、聚人心,村干部和党员们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对于村里的大小事,从最初驻村工作队带着做到推着做再到主动做,服务意识有了显著提升。
此外,工作队协助优化党组织架构,规范 “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让组织生活重回正轨,焕发生机。“如今村里事儿,大家商量着办,效率高、效果好,咱老百姓信服!” 老百姓的质朴话语道出组织建设带来的治理新貌。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下,入党积极分子不断涌现,今年以来,半坡村已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人,预备党员1人;树木村预备党员在全村党员大会上全票通过转正表决,1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期已满一年,同时村里还有2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村后备干部,保证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紧握“为民之笔”:改善基础设施解锁“宜居密码”
对于这2支新来的帮扶队伍,树木村与半坡村的百姓们都等着看他们能干出点啥。驻村后,工作队瞄准“美丽宜居”的乡村建设方向,从村民反映最强烈、最盼望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引水入村、修整道路,用心、用情、用力托举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树木村10组村民杜天德的家里有一根水管,水管的另一头连着杜家坡集中供水的大井,屋里放着的家用水泵是他放心用水的底气。“要用水的时候把水泵搬到井边,一通电水就‘哗哗哗’地流出来了。”杜天德笑得合不拢嘴。水流的“哗哗”声对树木村1729位百姓来说,是祖祖辈辈一直期盼的声音。引水入村是该局驻树木村工作队驻村后做的第一件大事,2022年走村入户掌握到民意后,工作队积极向后盾单位反映情况,申报自来水进村项目,为争资金,工作队无数次跑部门、递申请、述困境,在州教体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当年10 月,自来水安装入户,全村彻底告别“挑水喝”的日子。看着清澈的自来水流进家家户户,村“两委”也初尝实干“甜果”,干事劲头愈发高涨。
“全村的入户路硬化项目能落地这么快,这帮村干部发挥了很多大作用。”杨进边说边对树木村支书向昌绪竖起大拇指。2024年11月16日,该村8组村民彭清忠家门口的那段入户路完成硬化并通过验收,每天清晨都会把自家门口的那段路打扫得干干净净,他知道这条“崭新”的路来之不易。在2022年的一次走访时,工作队注意到2个村的入户路依旧是“坑洼路”,恶劣天气出行十分不便,硬化入户路、修补产业路等工作成了工作队当时的重点工作。工作队积极向上级职能部门申报修建项目,争取资金,并邀请专家现场实地勘测,确定修整方案,当年3月,树木村向家寨5、6、7组沥青路修补完工;2023年工作队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完成半坡村河道清理、产业路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半坡村新修整的7公里产业路让白贤城、白贤文、彭春云这样的柑桔种植大户告别肩挑背驮的日子,蜿蜒的水泥路交错在成片的橘园中,半坡村支书杨胜玉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工作队的积极作为,树木村“两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经商议从村集体经济里拿出近30万元,加上工作队争取的20万元,完成了树木村全村入户路硬化。此外,工作队还给村里统一安装太阳能路灯,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似打通乡村“任督二脉”;崭新水泥路蜿蜒入户,村民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自来水管网密织,清泉畅流,润泽万家;太阳能路灯沿村道挺立,夜幕降临,暖黄灯光驱散黑暗,照亮村民的幸福归途。4年来,驻村工作队手握发展“画笔”,不断解锁两村的“宜居密码”,如今新的规划也逐渐落地:2024年4月工作队出资5000元购买鸡鸭苗免费提供给7户村民开展庭院经济试点;2024年6月投入资金20万元,以树木村向家寨为试点,启动人居环境改造项目;半坡村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种植烤烟100亩、玉米80亩……如今的树木村和半坡村,一步一景,一景一韵,丰收的希望就这样在绿意盎然的土地上生长。
铺展“实干之纸”:着力解决实际困难
书包、文具、玩具……2024年的“六一”儿童节,工作队同往年一样为孩子们送上爱心礼物。
4年来,州教体局以爱心浇灌“青苗”,定期为孩子送去关怀和祝福。为进一步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提高学习积极性,工作队有了新的想法,他们把课堂搬进村部,篮球课、阅读班、合唱班、科学实验班……一个个兴趣班成了孩子们在假期最期待去的地方。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帮扶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州教体局每年都为成绩优异的学子发放助学金,并为参加高考的学生和家长进行相关政策宣讲及志愿填报的咨询服务。截至目前,州教体局已为72名大学生发放助学金近11万元。
同时,工作队关心关爱特殊群体,积极为困难群众申请低保、爱心岗位,通过定期走访,实现群众诉求有人听、心结有人解、遇事有人管、政策有人讲、困难有人帮的目标,切实成为帮扶村坚实的“后盾”。
让百姓接纳新思想,让村庄“换”上“新装”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时间的慢慢积累,也需要干群一心,共同努力。如今,在树木村和半坡村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正不断凝聚丰收的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