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5年01月04日

深耕“土特产” 开创新“钱”景

—— 吉首市石家冲街道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侧记

本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彭 琴 通讯员 侯红娇

“这是一棵灯笼果金弹子,果子非常多,颜色非常漂亮,喜欢的家人们欢迎下单……”近日,石家冲街道栗溪村村民张玉群一边通过直播平台展示亲手培育的金弹子,一边热情地与直播间网友互动交流,不一会儿,便有网友下单购买。近年来,吉首市石家冲街道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因村施策抓实产业发展“内动力”,多维聚力,找准发展路径,特色产业“多点开花”,走出了一条“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路子。

深耕“土特产”,栽好“摇钱树”

寒冬时节,漫步于栗溪村,只见山峦环抱,蜿蜒的柏油路串联着一座座院落,一棵棵或翠绿、或橙红的金弹子整齐地摆放在庭院里,点缀在道路旁,苍劲古朴、千姿百态。栗溪村山中因盛产金弹子,享有湖南“金弹子”之乡的美誉。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以来,栗溪村立足资源禀赋,深挖“土”的优势,做足“特”的品牌,贯通“产”的链条,制定“特色庭院经济+直播基地+文旅”的融合发展思路,引导大批能人大户带头推进金弹子规模性种植,打造金弹子庭院景观。全村120余户农户打造金弹子特色庭院景观,种植金弹子面积280余亩,农户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同时,创新实施“庭院+观光”“庭院+电商”等多种运营模式,游客们在庭院里观赏盆景,在田野里选购树苗,看村民直播卖金弹子树,再吃一顿丰盛农家乐,游客满意,农户受益,皆大欢喜。

发挥“后盾”力量,拓宽“致富路”

“好开心!我就到屋门口做事,还能找得到这么多钱,要继续攒劲做。”削菇工石三女数着领到手的现金,高兴得合不拢嘴。元旦前夕,78名村民齐聚吉首市石家冲街道勤丰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领取工资,现场一片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勤丰村是省科学技术厅乡村振兴驻点帮扶村,工作队驻村后积极发挥后盾单位的帮扶作用,以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作为强村富民的有力抓手。先后争取项目资金160余万元,完善产业路、灌溉水源等基础设施,对蔬菜种植基地进行提质升级。同时,以黑皮鸡枞菌种植为突破口,投入140余万元,打造了2个现代化食用菌种植基地,促成长沙三源九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村集体合作社合作,采取“场地入股+公司运营+产值提成”的合作模式,构建“产技销一体”合作框架,为基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勤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30万元,为村民发放产业分红及福利36万元,基地每年为本村及周边村民提供70多个就业岗位,支付村民工资超100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村企“牵手”,合奏“振兴曲”

“接下来我们还要加强与晟兴公司合作,扩大订单农业种植面积,争取明年经济收入再翻一番。”时值曙光村订单农业蔬菜种植基地白菜丰收季,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利民与街道党员干部、志愿者们忙着采收白菜,砍菜、装袋、装车,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道道工序,呈现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这是曙光村与吉首晟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启合作的首单秋冬“订单白菜”。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石家冲街道聚力打造曙光村百亩订单农业蔬菜种植基地,积极与晟兴公司对接合作,采用“村集体+企业+农户”联农带农发展模式,由党支部牵头,种植户参与规划种植,公司实行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等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服务,实现“产供销”无缝对接,不仅解决了蔬菜种植户销售难题,带动更多村民接触新技术、融入新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还有利于公司获得稳定、优质的货源,实现多方互利共赢。据统计,该季订单白菜平均亩产3500公斤,产量达到35万公斤,按照保收价1.2元/公斤计算,收入可达42万元,村集体经济可收增入2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1000余人次就业,群众增收15万元。在该基地示范带动下,周边寨阳村、勤丰村等也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街道将持续打造曙光村马坳片区120余亩蔬菜基地(2号基地),寨阳村矮板片区240余亩蔬菜基地(3号基地)。

--> 2025-01-04 —— 吉首市石家冲街道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侧记 1 1 团结报 content_151127.html 1 深耕“土特产” 开创新“钱”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