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5年01月04日

腊月帖

吴 芳 摄

田二文

“冬天,冬天,东一天,西一天。”人们都这么说。闲适的冬月忽然而去,腊月接踵而至。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腊月,草木从凋零出发,走向风卷残叶的境地。野草几经霜打雪冻,绿意褪尽,现出一片枯萎、死亡的生命体征。落叶树木变成光秃秃的,残存的几片枯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常青树因为霜雪洗礼,那一份绿也不再纯粹,失去了郁郁葱葱的风采。蝉鸣绝响,它们以蛹的形态去了泥土里暖和。倒是地里油菜、小麦和各类蔬菜,那一抹抹嫩碧恣肆张扬着生命的绿意。

此刻,人世景象与大自然表现的萧瑟基调截然相反。“年”驱使人们使出浑身解数,捧红乡村腊月的每段光阴。

一波一波的找工者归来,或一个人,或两口子,或夫妇儿女全家人。“发财了?”“发财不发财,只要人转来。”关切的问候、谦虚的答腔,飘浮在村头寨口,也飘浮在小巷窄道。倦鸟归巢般的返乡人,令一度空巢的乡村瞬间精神起来。留守儿童左等右盼,终于等来了父亲、母亲,这段时间他们会天天与父母黏在一起,不时地撒撒娇。一些爷爷、婆婆则早等夜盼,终于见到了一次次梦里相认的孙儿孙女。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逗伢崽们欢心,带上小家伙去场上买玩具或新衣裳。几代人又团聚在了一起,于是一份份久违的亲情在乡村暗流涌动,血浓于水的温暖击退大地冰雪的寒意。

这个季节,杀年猪不失为庄稼人生活中的精彩章节。进入腊月,大地笼罩在“小寒”节气之下,乡村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天气冷了,猪只吃不长,早点杀算了。杀了,好熏腊肉,好做香肠,过年好呔(吃的意思)。”大伙这般言语的时候,年猪宰杀潮如春汛般涌来。此起彼伏的猪嚎声穿越乡村的寂静和节气的寒冷,飘向远方。杀年猪,谁家都不会落下一顿吃得有余有剩的刨汤肉盛宴。此时,不论帮忙人员,还是看杀猪“把戏”的,众人围坐一桌桌火锅,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那“一心敬老、二梅有喜、三生财多、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六位高升、七财七喜、八方大利”的划拳猜令声,荡漾在乡村上空。

寒冬腊月,一场场嫁娶婚事在乡村的大舞台上演。当悠扬的唢呐声响彻在禾尽地闲的田野,当清脆的溜子声回荡在山环水绕的村庄,人们便知道又一人家在办好事了。

门里有进门里有出,但于娶于嫁,两样心情。嫁女,父母怎能割舍对女儿这件“小棉袄”的爱恋之情,女儿万难忘记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因为感伤别离,办起事来低调简约,贴出“宝马迎来云外客、香车迈出月中仙”一类对联,大门上方呈上“之子于归”横批,就算作数,但必定大酒大肉侍候三亲六眷。娶亲一方,主人理所当然喜上心头,屋里屋外贴满“喜”字和花花绿绿的婚联,还请来乐队,在千年传统中融入现代时尚,将喜庆渲染到极致。开席了,主人情不自禁,频频敬酒,老婆在一旁嗔劝:“你少贪点杯!”“你懂什么?今天我就是高兴。”男人反驳道。

腊月里,城市的热闹表情同样丰富。一个个办年货的身影定格出生意买卖的无限风景。此刻,十巷八道的农贸市场里人挨人、人挤人。来自坡坡岭岭、沟沟岔岔的乡亲将鸡鸭鱼蛋、农产品和山货,随随便便地在水泥地上一溜烟摆过去,让乡村的味道撩拨城市的味蕾,赚得收入后又去落实自家的买买买。

城镇化的碾压,农村腊月打糍粑、磨豆腐、烤白酒、熬糖果等节俗图景,“跳槽”到城里,这一干乡愁在城市的角落弥漫开来。河里得钱沙坝用的乡亲,也总是尽情选购,他们将糍粑、豆腐、酒水、糖果,外加鞭炮、蜡烛香纸等,满背满背背回家,预制春节舌尖上的快意和备齐祭拜先人的物品之需。

文化部门的写春联、送春联,不失为城市腊月里的又一温暖风向。红纸翻飞,墨香四溢。“老师,老师,给我写一副‘红梅映雪新春到,绿柳扶风好运来’”“好,好,好!”“师傅,师傅,给我写一副‘春满田园牛羊壮,福临农舍花果香’”“要得,要得!”一副副春联,是书写者笔走龙蛇的才艺展示和祝福万家的温情传递,是受者对新年的无限期许和对福寿安康的美好憧憬。

“看着雪花飘落,等着梅花绽开”。纷纷扬扬的雪花,像烟一样轻,像柳一样柔,难得地从乌云翳翳的天空跌入城市。从来充满闲适感的城里人喜上眉梢,大人小孩老人跑出家门戏雪打卡,把一份“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者”的礼赞和“瑞雪兆丰年”的思绪放飞在玉树琼枝的冰雪世界。

随着久别团聚、杀年猪、送嫁迎娶、办年货、写春联等一场场盛典的潮起潮落,一场举国上下的更大狂欢——春节正悄然逼近。

--> 2025-01-04 1 1 团结报 content_151136.html 1 腊月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