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黄文渊 通讯员 张常亮 龙彦丽
“四个一”模式,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创新之举,是加快现代化新凤凰建设的现实之需。
近年来,凤凰县秉承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坚持人才引领驱动,提升战略定位,汇聚各方优势,加强支持保障,探索出了“四个一”科技专家服务模式,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道路。
制订一套技术规程
针对县内猕猴桃、蚕桑、荞麦等主导产业存在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科技含量偏低等问题,该县科技专家服务团制定了一套标准化高、科技含量高的技术操作规程。同时,科技专家服务团结合科学研究成果和本地农业的具体情况,定期对规程进行更新,以确保其能够适应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为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的技术指导。
“以前遇到什么问题,都是上网查询资料,现在科技专家亲自到现场,从新品种选育流程、选育关键技术、加工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等关键环节,对猕猴桃种植提出了建议,对我们产业发展很有帮助。”周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祖辉说。
目前,科技专家服务团已制定了包括荞麦、蚕桑在内的技术规程11个,发放相关资料超过2万份。由王仁才教授领衔研发的凤凰猕湘牌猕猴桃果酱饮料,在2024年农博会上荣获金奖,进一步提升了“凤凰红心猕猴桃”品牌的知名度,其评估价值高达20.08亿元。
培带一支技术专班
针对县域内产业和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凤凰县积极利用高等院校的专家资源,与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等机构合作,通过选派进修、签约专家服务和建立科研基地等多种方式,开展人才培养项目。凤凰县还鼓励人才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其他农户,以促进技术传播和学习氛围的形成,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为展示技术成果,凤凰县举办了首届“四爱五讲”高素质蚕农技能大比武活动,吸引了全县200多名蚕农踊跃参与。通过采茧竞赛、知识抢答等六项竞赛活动,全面检验了蚕农的综合技能水平。
“这种情况要采用物理方式灭虫,因为现在桑螟虫还是比较少,且集中在桑树的这个顶上,所以在大家采摘桑叶的过程中,要顺手把这个桑树的顶部给掐一下,把里面的虫碾掉,等第一批养蚕结束,再对桑树进行病虫防治。”艾均文教授与蚕农面对面对桑树病虫害防治情况进行科学指导。
指导一片示范基地
为了培养出能够自主发展的专家团队,凤凰县组的科技专家们指导建立了品种展示园、提质增效园、示范农场以及国家蚕桑技术体系凤凰基地等示范性基地,这些示范基地不仅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场所,还成为了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田。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凤凰县成功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示范基地的建立也吸引了更多的科研人员和农业专家前来交流学习,为凤凰县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凤凰县将专家工作站成员覆盖全县186个村,覆盖了县域内的8大主要产业,并通过“院所+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先后申报实施科技开发项目20余个。
“中荞121号就是在我们村里培育的,我们也叫‘米荞’,在周美亮博士的带领下,我们在示范基地里一次次的试验,终于培育出了这个易脱壳、黄酮含量更高、易加工的荞麦新品种。”合水村村支书王平松谈及村里“米荞”时,眼中满是自豪。
对接一批优良市场
针对山区的落后状况、视野局限以及市场流通不畅等问题,凤凰县借助专家的资源和引领作用,组织了研讨会、产品推介会,并开展了电商活动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旅游产品推广。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还拓展了销售渠道,使农产品得以更顺畅地进入市场。
此外,凤凰县还主动与外部企业建立合作,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这些策略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农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
“我们的干辣椒,辣味绝对纯正,折耳根口感脆爽,直播间的家人们多多关注,欢迎下单!”龙建云带领团队在满家村组织开展了“一村一品”首场电商直播。截至目前,龙建云带领团队共进行助农直播1000余场,日销量2000余单,发送快递达30万单,总销售额突破400万元,让本土农特产品通过“云端”走向全国各地,打通了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