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彦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领导干部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仅影响干部个人成长,更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深谙“心系苍生绘宏图”的担当,让为民“情怀”熠熠生辉。干部应将民众利益放在首位,以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坚韧品质,以深厚的为民情怀来绘制发展蓝图,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自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在冲破思想的“藩篱”上转态度。要破除官本位思想,树立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服务意识,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发展思路、制定发展举措,让人民群众切实收获到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以服务群众为己任,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应用到为人民服务中去,应用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绘就国家发展蓝图的实践中去。在为民服务的“舞台”上拼实绩。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望”民情、“闻”民声、“问”计策、“切”症结,把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地解决好。时刻将百姓的冷暖安危挂在心头,将人民的期盼融入到每一项决策工作之中,让干部的工作经得起实践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人民检验。在敢闯敢试的“赛道”上展担当。干部不仅要以为民“情怀”作为甘泉滋养政绩之树,更要保持“敢闯敢试”的劲头,扛起“绘宏图”的担当之责,主动扛起政治担当、发展担当、探路担当,凝心聚力干事创业,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
秉持“脚踏实地筑基石”的实干,让实绩“丰碑”处处矗立。干部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以踏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常淌实干“汗水”,积极推动工作开展,以实际行动筑起一座座“实绩丰碑”,推动社会有力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积极适应时代的“千变万化”。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旋律”,清醒认识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为切口,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目标,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实施挂图作战、对单销号,把一系列发展举措落实到底。主动经受创新的“千锤万炼”。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当今引领时代潮流的主要因素。要树立创新意识、勇于探索尝试、注重反思总结,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要破除思想上的“守旧”、行动上的“守成”,风雨兼程、破浪前行,努力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闯将,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干将。瞄准发展前沿的“千姿万态”。这是新时代对干部的必然要求,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把握时代脉搏,理解并适应“千姿万态”的发展格局,要具备高度的敏锐性和前瞻性,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主动跳出“舒适区”、勇蹚“深水区”、敢闯“无人区”,在未知领域大有作为、必有作为。
涵养“不慕虚名求实质”的淡泊,让政绩“青山”自显巍峨。干部要树立淡泊名利、追求实质,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肩负起时代赋予干部的责任与使命,那些实实在在、惠及民生的成果将同青山一般,经时间考验屹立不倒,最终永载史册。不改变“为民”之心。干部要做到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对外在光环淡然处之,去探寻心灵深处的一抹“宁静”。要崇尚实干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政绩的舞台上不要对追求一时的名声与赞誉趋之若鹜,要沉潜于内,专注于干事创业的本质与长远的福祉。不动摇“鸿鹄”之志。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时代重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许党报国、为民奉献,要坚守为民初心,追求工作实质,贯彻扎实有力,用实实在在的业绩来书写时代篇章,让政绩更加经得起人民的推敲与检验。不停歇“清风”之行。在权力的诱惑与考验面前,唯有坚守清风之道,方能保持心灵的宁静与清醒。廉洁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干部在工作中要时刻警醒自己,不为私欲所动,不为名利所累,始终保持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当清风徐来拂过心田,留下的只有对事业的忠诚与对人民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