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进补,人们往往会想到人参、鹿茸、燕窝、冬虫夏草等珍贵材料。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萝卜、陈皮等“清淡”之物同样具有滋补效果。
相传,慈禧太后在繁忙时常感头晕、疲乏,御医用人参汤为她进补,谁知越补越重,引发了胸脘胀闷、不思饮食、动辄发怒等表现。御医束手无策,只好张榜求助。一位云游和尚揭榜,在众目睽睽之下,从药罐中倒出十多粒黄豆大小的“药丸”,嘱咐每次用白萝卜汤送服,服药期间禁食荤腥和补品,三天便可治愈。果不其然,服药第一天,慈禧的头晕就减轻了很多,第二天腹胀感消除,第三天精神好了起来。揭榜和尚所用的“药丸”其实是萝卜籽制成。
为何在这种情况下,人参还不如萝卜籽有效呢?中医理论中,有“以通为补”的说法,即顺应五脏六腑的喜好就是“补”。慈禧生病是由于进补太过,膏粱厚味进食太多,脾胃受损,以致饮食积滞。用萝卜籽和萝卜汤通胃肠、行气化滞,待消化功能恢复后,其他相伴症状自然就消失了。
现代人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以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为代表的“富贵病”越来越多。这些疾病有着共同的病机,即脏腑失和、阻滞不通,痰湿、气滞、血瘀是罪魁祸首。相应地,解决之道在于“疏通”这些阻滞脏腑的病理产物。
痰湿体质要“益气”。这类人表现为肢体困倦、头重如裹、胸闷腹胀、便溏、食欲不振、口中黏腻无味、舌苔白腻等,治疗要化痰祛湿、健脾益气。推荐食疗方“五指毛桃茯苓芡实汤”,具体做法是:取五指毛桃30克、茯苓20克、芡实20克、鸡半只、姜3片,将鸡焯水,药材洗净,一同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后,中小火再煲1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气滞体质要“疏肝”。这类人表现为胁肋胀满疼痛、胃脘满闷、打嗝泛酸、食欲不振、口苦咽干、大便溏薄、焦虑抑郁、神疲懒言、舌尖红、舌苔微黄、舌体稍胖有齿痕等,治疗重点在于把郁结的气机打通、理顺。推荐食疗方“党参佛手茶”,具体做法是:取党参5克、佛手5克,水煎代茶饮。
血瘀体质要“活血”。长期生病、受过严重外伤或动过手术的人普遍是血瘀体质,表现为肤色暗沉、容易长斑、口唇暗淡或紫色、舌苔有瘀点,治疗应从活血化瘀入手,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推荐食疗方“西洋参三七丹参茶”,具体做法是:取西洋参、三七、丹参各3克,水煎代茶饮。
(叶振昊 何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