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5年01月09日

推豆腐

▲白白模样四四方,口感滑嫩味道香。石 流 摄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彭 璟 摄

毛郑军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为什么要在这天推豆腐呢?这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专管人间伙食的灶王爷向上天汇报民间疾苦后,玉帝会于腊月二十五这天下界查访,看民间是否如灶王爷所奏,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豆腐渣以示清苦,祈求玉帝来年降福于民间。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推豆腐。

腊月二十五这天推豆腐,豆子得提前一天泡好。 腊月二十四晚上,母亲从仓里取出一只扎得紧紧的袋子,松开后,一粒粒黄豆便快乐地蹦向大盆。经过多次淘洗后,母亲便向大盆里倒满水,让黄豆在水床里安安稳稳地睡上一夜。

腊月二十五一大早,母亲就忙活开了。她挑来一担水,把石磨里里外外刷洗干净。黄豆经一夜浸泡,一粒粒早已变得如杨贵妃一样丰腴可人了。

看母亲磨黄豆是一种享受。母亲一手推磨一手喂料,只见她推几转,停下,用勺子舀起黄豆,向石磨进料孔喂去,这石磨就像一个大肚汉,敞开了肚皮贪婪地吃,一勺黄豆哗的一下就被他吞进肚子里去了。随着旋转的石磨研磨,一股沁人心脾的豆香扑鼻而来,金黄的大豆瞬间变成淡绿色的浆汁从石缝中涌了出来,在石磨边堆积成了朵朵彩云,慢慢地流淌进石磨下的木桶。

推豆腐是个力气活,一两升黄豆,母亲要推上半天。看到母亲满头大汗辛苦劳累的样子,我就会抢着推,母亲拗不过我,就站在石磨旁笑着看。我那时比石磨高不了多少。我学着母亲的样子握住磨把,费了好大的劲才勉强转动磨盘,只见母亲嗔怪地说:“推反了,推反了!”我马上换一个方向推,推顺磨就轻松多了,用的力气不大,石磨还转得快。心里想着,推磨没有什么难呀!我便得意起来了,叫母亲喂料,我负责推磨!可是没推多少转,便觉得胳膊发胀、肩膀发酸,快推不动了。

这时,我便开始为难,想当逃兵吧,刚刚又在母亲面前夸了海口;坚持推磨吧,又实在是没力气了。在一旁喂豆的母亲仿佛看出了我的心事:“来,休息休息,别逞能!我来推,你喂料吧。”于是乎,母亲递给我勺子,又把石磨转得嗡嗡响。她一边推着磨,一边对我说:“舀豆有门道,勺子里要一半豆一半水,尽是豆,浆就黏稠,推磨费力。喂豆也要把握时机,喂快了,豆子磨得粗,豆腐渣多,豆腐少;喂慢了,就是转空磨了。”经母亲这么一说,我才知道推豆腐也有这么多学问。

磨好了浆汁,母亲把浆汁倒进灶上的大锅,用大火把浆汁煮开。煮开后,再从锅里舀进木桶里,腾出的锅上摆上井形木架,架上放个大筛篮,篮里铺上细纱布,又将浆汁舀进布里包住,一顿揉挤,豆腐渣便留在了纱布里,豆浆流进了锅里。灶里的火一直很旺,锅里豆浆不一会儿就烧开了。这时,母亲会为我们盛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浆,撒些白糖,浓浓的豆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村里风俗,豆腐还没做出来的时候,生怕有人胡说八道。记得有一次,村里有人家办喜酒,母亲和平菊帮忙推豆腐,我们一群孩子就去看热闹,佳佳不明白大人们在推什么,平时他最喜欢吃豆腐渣,就问平菊,妈妈你们在推豆腐渣吗?哪知道平菊听了之后,吓得脸色惨白,抓起一根条子抽得佳佳哇哇叫。母亲一边劝平菊别打孩子,一边说着祈求灶王爷原谅的话。原来,推豆腐时,忌讳有人把推豆腐说成推豆腐渣之类的话,说是这样豆浆就变不了豆腐。当然,这是风俗,没有科学依据。

豆浆煮开后,就是点石膏。石膏要在火里烧红,冷却后研磨成粉,兑上清水,点进豆浆里。这是最有技术含量的环节,全凭经验掌握。母亲把早已兑好的石膏水倒到瓢里平伸到锅里,绕着浆面转,一圈又一圈,豆浆通过石膏的点化,产生神奇的变化,豆腐的成分慢慢地从水里分离出来,凝聚成乳白色的豆腐脑。豆腐脑又嫩又滑,每次我能吃上两大碗。等到汤清,豆腐脑就可以出锅了。母亲在桌上放上一个做豆腐的大箱子,箱子里铺上纱布,豆腐脑被一瓢瓢地舀进去并封包好,然后盖上盖。母亲不像别人要在盖上压大石头或者抬扇石磨压上去以挤出水分,而是放上一碗水,碗上放一双筷子,豆腐里的水便淅淅沥沥地流了出来,半小时左右水便流干了。我总是好奇地问,一碗水怎么就能把豆腐里的水压出来?母亲却总是笑着说,这是老祖宗的智慧。

如今,市场上的豆腐制品种类繁多,却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

--> 2025-01-09 1 1 团结报 content_151375.html 1 推豆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