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彭 琴 通讯员 李芷涵
“现在我们村变漂亮了,居住环境好多了,住在村里真的很舒适……”近日,吉首市太平镇司马村村民张衡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2024年,太平镇通过突出特色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综合治理等举措,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发展的激昂乐章。
产业兴,点燃发展“新引擎”
为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太平镇加强项目建设,夯实发展根基,全镇共实施各类建设项目16项,总投资257.2万元。其中,衔接资金项目11个,资金210万元;“一事一议”项目4个,资金36.7万元;移民中心项目1个,资金10.5万元。截至目前,多个项目已竣工并完成验收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太平镇不断激活经营主体,致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镇共有成熟的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成效显著。黄金茶种植面积扩大到12000亩,油茶种植3000亩,白云贡米种植2500亩,冬桃种植800余亩,工业辣椒种植300亩;生猪养殖3万余头,家禽养殖5万余羽。各经营主体农产品产值超过1200万元,带动了4000余人次就近就业,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该镇积极探索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借助吉首晟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供销平台,大力推进“业务部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蔬菜种植模式。2024年,推广的80亩订单蔬菜预计收入超10万元,发展势头强劲。在村集体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其中,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
农村美,营造发展“好环境”
为筑牢民生底线,太平镇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工作。2024年,全镇城乡居民医保参保11516人,参保率98.03%,特殊人群城乡居民医保参保6888人,参保率100%。全年入户核实困难家庭182余户,新纳入低保31户,纳入特困供养7人,为227户办理了临时救助,为12位高龄老人申办高龄补贴,为42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目前,已经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42.7万元,为困难群众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
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镇组织开展“最美庭院”评选等活动,全年完成改厕44户,完成山塘清淤38口,升级改造了一批标准化小型饮水工程。如今的太平镇,各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污水横流现象基本消除,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宜居。
树新风,培育乡风文明,全镇11个村实现“一约四会”全覆盖,即“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宣传活动进村入寨,引导广大农村家庭弘扬优良传统,摒弃陈规陋习。同时,通过开展“情暖太平 大爱无疆”爱心物资捐赠活动等,捐赠慰问物资价值15万余元。如今,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在太平镇蔚然成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社会安,奏响和谐“幸福曲”
太平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注重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2024年,全镇共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5起,成功调处32起,调处成功率高达92%,并荣获“2023年湖南省劳动人事争议金牌调解组织”称号。
围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法治安全进校园”活动,向广大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在“4·15”、法治宣传月等重要节点,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综合行政执法行动。全年共督查检查重点场所19处,发现问题隐患80处,均及时进行了整改。对重点领域、重点场所联合开展安全生产检查40余次,设立安全警示牌5块和标语300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到学校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4次,在放学高峰常态化开展护学岗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行动,全年无一起学生溺水事故发生,切实守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