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凯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紧密结合实际,深入谋划落实思路和举措,做到学深学透、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确保取得实效,推动党的建设不断开辟新的广阔前景。
一是要聚焦基层党建,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抓实基层党建,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环节,始终紧盯工作重点,在落实规定动作上下功夫,才能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基层党组织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完善党的组织体系。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灵活调整组织架构,加强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国有企业领域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支部建在项目上、建在产业链上”,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来加强组织建设,推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是要聚焦干部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抓深抓实干部教育工作,确保干部队伍在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及工作能力上均达到高标准,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要树牢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上严格把关,选拔使用绝对忠诚、赤心向党的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艰苦环境中发现、培养、选拔干部,特别是要注重选拔那些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着力打造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想要真正回答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这个重大命题,就必须要在摒弃扭曲政绩观的基础上,将政绩观教育有效嵌入各类培训班和招商引资、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课程中,着力加强领导干部服务群众本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拒腐防变本领。要健全干部常态化培训机制。以理论武装为先导,强化政治素养;以专业训练为核心,提升履职能力;以实践锻炼为关键,增强实干本领。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培训效果可量化、可评估,形成干部培训长效机制。
三是要聚焦人才工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打造成更具吸引力的人才高地,吸引和集聚更多优秀人才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要让县域成为各类人才向往集聚之地。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城宜居度,营造开放包容、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快形成聚才的“高地效应”“枢纽效应”“黏性效应”,打造集聚人才的“强磁场”,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要让县域成为各类人才价值实现之地。搭好干事能成事的舞台、拓展有为就有位的空间、强化实干出实绩的导向,聚焦主导产业与未来发展方向,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为人才提供广阔的施展才华空间,通过设立科研项目、创新基金、孵化器等,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让人才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要让县域成为各类人才情怀激扬之地。通过培育情怀共鸣点,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举办文化节、论坛、展览等活动,增强人才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关注人才的情感需求,建立人文关怀机制,通过组织联谊、志愿服务等活动,促进人才间的交流融合,让县域成为他们精神寄托与情怀释放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