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伟
菜市场是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地方之一。《汉书》有言:“民以食为天。”符中士在《吃的自由》写道:“吃和天一样高于一起。”《辞海》释为:“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极言民食的重要。”
吃乃人每天所必需,而吃食大多来自菜市场。想了解烟火人间,最好去菜市场逛上一逛。那里能很好地体现什么是起早贪黑和生活不易,尤其在寒风凛冽的冬天,踏着熹微晨光,看到最多的群体,除师生及家长,便是卖菜人。
菜市场远比学校忙得更早。若感兴趣,凌晨三四点钟,前往凤凰兰径大市场周边看看。一辆辆大卡车停在路旁,大包小包的蔬菜,正通过三轮车、皮卡车、小四轮,转运至各个卖点。
菜市场犹如一把打开知晓城市的钥匙。从菜的多少、种类及新鲜程度,可以看到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卫生标准、综合素养,还能了解经济状况、产业发展等方面情况。若不走进菜市场,就不会发现货摊蔬菜的包装袋上赫然印有麻阳、怀化、铜仁、贵阳等字样,也不会知道自己所吃的食物大部分并不是本地菜。
据一个卖菜的老板说:“凤凰人夏秋两季吃的菜大多来自怀化、麻阳等地,冬天的菜主要来自昆明。”
我惊讶道:“昆明啊,这么远?”
他回答:“昆明四季如春,一年种菜从不间断,品种多、产量高。菜先运到贵阳,再运送至凤凰。贵阳到凤凰开车要六个钟头,一天一个来回。菜是不能摆两三天的,贵州这个中转站刚刚符合凤凰实际。过去不通高速,油麦菜四块钱一斤,现在降到两块钱了。”
我又问道:“凤凰的菜能不能销往其他城市?”
他继续说:“凤凰的菜当然也卖到县外。有些会做生意的人办有多个销售点。他们掌握了各地气候,能算准不同地区蔬菜的上市时间。夏秋两季菜很多时就拖出去卖,菜少时又运外地菜来卖。一辆车拉进拉出都有货,从不放空车。”
与憨实的菜老板闲谈是件趣事,买菜却有点伤脑筋。家里人这不能吃,那也不好吃,只能边逛边想边看,像写文章一样,慢悠悠地打腹稿、搭框架、想词句,思考着买几天菜、配几样菜,几荤、几素……
若想买菜省点心,最好还是早起。因为花相同的钱可买到上好货。清晨六点多钟,摊子早已分门别类,瓜果蔬菜、鸡鸭鱼肉、海味水产……琳琅满目、齐齐整整,静待来客。摊位老板也不吝帮挑选嫩鲜菜,而不像中午以后那般敷衍说“都是好的”。
食材好才好吃。农贸市场出入口往往摆有地摊菜,与货摊菜相比,地摊菜多是本地农民种的,所以格外新鲜,有紫色的茄子、白色的萝卜、红色的西红柿、绿色的小白菜、淡黄的玉米、白嫩的鲜藕、青脆的空心菜、尖尖的辣椒、细长的豆荚、圆粗的大冬瓜……菜农们常会热心急切说:“将将才扯的,嫩焉焉子。”那些系好的空心菜、红薯叶、小白菜等大多不上秤,均是两元一把,便宜又省心,好看又好吃。
买菜有时简单到一来一回,种菜可是细致活。即便勤快人,一年才能管三亩多地。松懒点的,园子里野草疯长,菜叶被虫子咬得乱七八糟。因为费神费力、投入较多,种菜人发不了财,发财的往往是东奔西跑的生意人。
一般而论,卖肉比卖菜来钱快、赚得多。不同市场肉价也会不同,品种不同则差价更大。猪肉每斤有十三元的、有十五元的、有十八元的。不喂饲料又放养的猪,每斤肉三十五元,甚至三十八元。经烟熏过后,猪肉从一斤缩至七两,变成了知名的湘西腊肉,尤其是散养的黑山猪熏制的腊肉每斤高达四十五元。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大多数人买肉很难区分哪些是饲料猪,哪些是圈养的,哪些是放养的,往往倒进锅里炒、吃到嘴里嚼才见分晓。何况卖肉老板千差万别,有的热情到恨不得扯人衣服,有的冷漠到眼皮都不抬下,而有些老板喜欢挂盏红灯,以致冷冻肉、注水肉瞧起来也格外新鲜。
逛菜市场最遗憾的是,卖菜人不会炒菜或不善炒菜,买者询问那些新品种菜的炒法,他们要么粗略答,要么说随便,要么轻摇头……我想,如若卖菜人精通厨艺,必会吸引更多来客,生意一定更加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