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朱开朗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阙成岱
2024年末,以“梵净山·西游记”为主题的媒体采风活动在贵州省铜仁市举行。来自湘鄂川黔渝多省市的媒体从业者团队,从梵净山西门出发,“沉浸式”感受梵净山西线的旖旎风光。梵净山西门位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整条徒步线路沿山脊而建,全线无缆车,需徒步登山,时而平缓时而陡峭。
西线步道全程约5.5公里,单程步行时间约三至四个小时,途经黔东独立师师部旧址、梵净山西碑林、钟灵寺战斗遗址、棉絮岭、万米睡佛、黑巷子、剪刀峡、拜佛台等景点。
从西山门出发,乘坐观光车抵达棉絮岭后,向远处眺望,步道沿线青山叠翠,云雾缭绕,整个梵净山山脉映入眼帘,仿佛一尊巨大的睡佛,万米睡佛因此得名。
从棉絮岭起始,便开启了登山之旅,沿途形态奇特的岩峰、奇石,郁郁葱葱的茂林奇卉,让人叹为观止。经过岁月的雕琢,梵净山的地质地貌和森林景观,共同构成了梵净山西线不同寻常的自然之美。
“这是我新年爬的第一座山,从西线徒步更能感受到梵净山的秀丽风光,真不愧为‘天下众名岳之宗也’。”来自黔南州的刘先生与一众好友在元旦假期,宿于西线山脚下,以一场登山行开启2025年。
登山时,海拔不断攀升,瞬息万变的云雾与气流相互交织,进而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云雾奇观。每向上行进一段路程,云雾便愈发浓重起来,仿佛是踏入“天空之城”。梵净山穹隆状构造与周围紧密相连的喀斯特丘陵形成鲜明的生态基质和景观差异,边界明确,具有明显而独特的生态孤岛效应。
行至拜佛台,登山路段就此结束。继续前行,蘑菇石、红云金顶、敕赐碑等标志性景点引得游客纷纷拍照打卡。“很早就想来感受一下红云金顶的雄伟与壮丽了。向上攀爬时,不仅要借助锁链,还需手脚并用,真是一次奇特又惊险的体验。”刚爬上金顶的游客刘勇喘着粗气说到,他拍了许多视频和照片,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山上风景秀,山下百业兴。近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围绕“书法之乡·养生印江”发展定位,擦亮“梵净西游记”品牌,抓实文化惠民、体育强民、旅游富民三大行动,推动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随着“梵净西游记”文旅品牌打响,梵净山西线旅游吸引力持续增强,越来越多的游客将印江县作为旅途第一站,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团龙村地处梵净山西麓,隶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紫薇镇,是西上梵净山的必经之地。该村民族文化历史悠久,被誉为“天然土家民俗博物馆”。“西游”梵净山的旅客常宿于该村,品尝土家族美食,体验特色民俗。如今,该村旅游从业人员达200人以上,旅游产业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奇峰美景引客来,华彩盛世邀宾至。此次冬春季,印江县策划举办“梵净西游记”系列活动,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举办“梵净西游记·印江有好戏-乡当好耍”文旅主题活动,在印江县城文昌广场搭建竞演大舞台,由全县17个乡镇(街道)村民组队“演戏”,把久未“露面”的民族文化通过“村戏”活动呈现在观众眼前;
举办梵净山西线“登山见未来”登高赛系列活动,展示梵净山的另外一种“打开方式”,从西线徒步上山。赛事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通过连续三年的时间,将举办若干场登高活动,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赛事体系。
此外,在这个冬春季印江还策划元宵节民族文化大巡演、幸福土家“过赶年”等文旅活动和系列促销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