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舜
“家门前使担子”是家乡流行的一句话。它一是指做事能力低,就像只能在家门前简单挑一下担子,经不起长远的考验。二是形容人作风飘浮,比如到了家门口才去挑担子,做样子给人看。
在家乡,对于真正才开始干活的人或刚涉世不深的人,家乡人说他们是“家门前使担子”,而大家这样说时,大多是以玩笑的方式,告诉年轻人初涉尘世,需要不断的历练;有时则是对年轻人刚做事没做好的一种理解与包容。而对于那些爱把牛皮吹破天能力没分毫的人而言,则是一种讽刺或旁敲侧击。每遇到那些没有能力但又在自吹的人时,大家都会说:“别吹牛了,你也就有家门前使担子的本事!”村里的小李打工回来后,自诩见过世面,说在城里遇到什么事他都摆得平,让乡亲们进城有什么需要可以去找他。等到真有事去城里找他时,他要么说人不在城里要么说工作太忙无法脱身。一次,他又在村中心的那个小集市边上天花乱坠吹牛的时候,他的父亲大老李说:“不要再吹死牛了,凭你那家门前使担子的本事,你帮得了哪个人?”搞得小李灰头土脸的,头都抬不起来。所以,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讲,意思就大不一样。中国民间语言的博大精深,也就在于这种话中有话的韵味。
另一种家门前使担子也时常可以看到。上初中时,我们几个小同学在周末去为一劳力较少的同学家干农活。干活时,有一王姓同学,在那位同学家长在的时候干活特别卖力,但不在的时候,他就偷奸耍滑。我们在回同学家时,3个人每次轮两个人抬一棵新砍的木料,那位王同学路上一直不愿意抬,但当要到同学家门前时,他立马抢了过去,抬了几十米,我们看在眼里,明在心上,这真正是“家门前使担子”,做给别人瞧了。这样的人在农村里有,城市里也很多。比如我们有时去朋友家做客时,都按本地风俗带上点诸如牛奶、王老吉等饮料或水果,有个别朋友,每次结伴而去时他从不买东西,可下车进朋友家时,他就会抢过别人提着的东西进去,让不知情的主人家还以为是他买的,这种行为更是“家门前使担子”。当然对这种人,我们农村还有句更难听的俗话“拿别人的屁股充自己的脸”,这还真是话粗理不糙。我和朋友去做客的时候,我一般自己带礼物。碰上临时去自己没准备的时候,我在到客人家门前可帮人提,但到了门前几步路时,我就会将其还给带礼的人,让他带着进去。除非是他本人需要我帮忙时,我才会搭把手,帮他一下,绝不拿别人的东西充当自己的脸面。
人生中,我们要懂得自己是从小没有多少能力,只能从“家门前使担子”的原初出发,不断历练自己,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增强,肩膀更加坚实,脚步更加稳健,不断挑起更重的担子走向诗和玩方。绝不能当只有“家门前使担子”的能力却吹牛吹翻天的侃嘴先生;更不要搞“家门前使担子”的形式主义,死要面子活受罪,最终却让人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