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全媒体记者 彭 琴 通讯员 彭开成 刘 杰 袁胜江) 曾经闲置的校舍,一部分被改造成了充满活力的儿童假期学习乐园,另一部分则成为了箱包加工车间。村里的闲置空地也搭建起简易雨棚,摇身一变成为了为村民遮风挡雨的爱心暖棚。近期,吉首市乾州街道关侯村悄然发生着一系列温馨事件。
在关侯小学的儿童假期学习乐园内,“吉首苗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子花正悉心指导孩子们学习苗绣。她耐心地讲解着苗绣的手法和技巧,孩子们手持绣针,认真专注地在绣布上穿梭。从简单的图案到较为复杂的造型,孩子们沉浸在苗绣的世界里,学得兴致勃勃。此外,村里还精心打造了阅读室,配备了大量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吴子花感慨地说:“教小朋友绣花剪纸、做手工,看到他们这么感兴趣,我心里也特别高兴。”
关侯村农村公交专线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然而,缺少候车遮雨场所的问题一度困扰着大家。退役军人吴赵刚了解情况后,主动在自家闲置土地上搭建起简易的爱心暖棚。这个暖棚不仅为村民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候车点,还逐渐成为了村民们聚会、聊天的好去处。每到冬日,村民们在这里烤火聊天,既温暖了身体,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同时还减少了老年人独自在家烤火的安全隐患。村民龙长林开心地说:“以前下雨都没地方躲,现在有了这个候车室,还有火可以烤,方便多了。”吴赵刚表示:“不管是箱包加工车间还是这个候车室,我就是想尽自己所能,为家乡做点贡献。”
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关侯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总部入园区、分厂到乡镇、车间进农家”的组织模式。在吉首经开区和乾州街道党工委的带领下,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开办了箱包加工车间。村民们无需任何费用,就能在这里学习到一门实用技术,实现家门口就业。这一举措不仅让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还吸引了部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返乡。村民吴先成欣慰地说:“这样一来,年轻人不用出远门,就能更好地照顾家里的孩子,对下一代的成长有很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