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彭 宁
冬日阳光暖融融,给大地镀上一层温柔的金光。
1月15日,农历腊月十六,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村民都在忙年。“龙书记来了,来坐啊……”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龙科一路走来,遇到的村民都招呼着邀请他进屋。
驻村一年半,这个会说苗语还一说话就笑的龙书记很受村民喜欢。但只有他自己知道,笑容背后有多少压力和焦虑。“压力大,血压都上来了。身上责任太重,不敢辜负。”拉过一张小板凳,坐进阳光里,龙科聊起驻村工作。
他是肩负着新要求、新期待赴任的。
2023年7月,作为十八洞村第六任第一书记,龙科接过这备受瞩目的“接力棒”。与此同时,按照《花垣县十八洞片区乡村振兴规划(2023—2035年)》,以十八洞村为龙头的“十八洞村片区”开始探索均衡发展、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把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品牌擦得更亮、红旗举得更高,这是第一层任务。”他笑得温和,语气却坚定。“带动片区高质量发展,打造脱贫地区共同富裕示范样板,这是第二层任务。”
他把千头万绪的工作,归纳成两个核心——继续讲好十八洞故事和带动片区高质量发展。
如何讲好故事?他们以州委党校十八洞分校为平台,通过党员教育、青少年研学等方式宣传十八洞村,2024年接待党建和研学共21220人次。他们积极配合协助各级媒体采访,传播村里新景象、新故事,2024年仅央媒就发稿31篇(条)。
“2024年有个新变化,我们接待了22批共计657人次的入境游客。”龙科笑得自豪,“十八洞村已成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脱贫攻坚成就与经验的窗口。”
如果说,继续讲好十八洞故事是“拾级而上的攀登”,那么,带动片区高质量发展就是“从零开始的探索”。
2024年,按照十八洞村占30%,其余7个村各占10%的比例,8个村以村集体经济入股联合成立十八洞村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每个村资源禀赋不同,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锚定‘带动就业、村民增收、村集体分红’的目标,探索最适宜的路径。”龙科说。
在“因地制宜”方针指导下,排碧村服装厂、十八洞村蜂蜜加工厂、红英村10万羽蛋鸡养殖场等项目都在2024年有不同程度推进。
“服装厂已建好,只等招工;蜂蜜厂资金到位,图纸完成;养殖场达成投资意向,很快落地……”龙科一一细数,像一位辛勤劳作的农民在检视过去一年的收成。
“很快,明年春天,这些项目就都能‘结果’了。”他笑,笑容同落在脸上的阳光一样灿烂。
有风吹过,和煦温暖,已经有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