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龙 尧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在宁静祥和的十八洞村,村民们家家户户备腊货,以这种传统的方式喜迎佳节的到来。
“爱在拉萨”民宿主人杨秀富的家中,屋前屋后的房梁上都挂满了腊货,密密麻麻十分壮观。记者仔细观察,腊货的种类相当丰富,有香肠、猪腿、腊鱼、腊鸭、腊鸡等,烟熏火燎,色泽诱人。
冬日斜阳照着金黄的腊货,微风吹过,腊香四溢,路过的游客、行人不由驻足,纷纷投来好奇又羡慕的目光。一位长沙游客忍不住夸赞:“这么多腊货,看着就有过年的味道!”还有游客现场向杨秀富购买的。
杨秀富在十八洞村生活了大半辈子,一直遵循着祖辈传下来的习俗,每逢过年都要精心准备腊货。这些年,受十八洞村旅游消费的带动,他家的传统腊货,逐渐有了商品的属性,凭着办民宿和卖腊货,杨秀富家里每年增收都在5万元以上,扩大生产,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记者和他一合计,今年他家里置办的这些腊货,满打满算有350公斤了。
“这些腊货,不全是卖给游客的。”杨秀富解释说,“今年儿女们都要到我这过年。这些腊货,家里几个女儿家里分些,儿子回家过年带一些回去,这样算下来,备的这些腊货一点也不多。”
可以想象,儿女们纷纷从外地回来过年,三代同堂,热热闹闹,琳琅满目的腊味将一家人紧紧相连。350公斤腊货,承载的不仅仅是杨秀富一家对致富的信心,更是对团圆的期盼,对传统习俗的坚守。
浓浓的年味,在十八洞村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