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5年01月26日

银辉照新岁 旧符换桃开

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承鼎

“叮——叮——”1月22日,农历腊月廿三,风还没来得及将腊尔山的雾气吹散,湘西有名的“银匠村”凤凰县禾库镇德榜村里就响起敲打银器的声音。这是从三代锻银的龙吉堂家里传出来的,清脆又悠扬。

“马上要过年了,这几次赶场每场都卖了十几套,这段时间结婚的也多,还有不少要定制银饰的,忙得直播都没什么时间了。”龙美元的笑容里洋溢着幸福。

龙美元是龙吉堂的孙女,除了接力传承银饰锻制技艺之外,她还紧跟时代潮流,学会用网络直播宣传苗族银饰、销售自家产品。这段时间,她是既忙碌又高兴。

中国人过年向来讲究新开始、新气象,贴新春联、挂新灯笼、买新衣服……从古时便是如此,才有了“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样欢乐喜庆的景象。

每到新年,苗族姑娘们身着苗族盛装,佩戴着熠熠生辉的银饰,就成为湘西新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为新年增添无尽喜庆与祥和的同时,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歌颂。

“我来找师傅打几个银手环,送给孙子孙女,好过年嘛。”龙阿婆笑呵呵地走进龙吉堂家,来为后辈定制手环,讨个好意头。

苗族人民对于银饰、银器的喜爱由来已久。历史上,苗族经历了5次大迁徙。银的价值高且便于携带,苗族人就将银打造成饰品和生活器具随身安置,这是在迁徙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如今,百姓安居乐业,苗族人民依然保留着对银饰的喜爱。

除此之外,苗族人民还认为银具有保平安的神奇力量,能带来好运和健康,这种信仰使得银饰在苗族拥有十分神圣的地位。

时至今日,对于苗族银饰的喜爱早已不再局限于苗族人民了。银块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抛光等复杂的工序,蝶变成精致华丽、光彩夺目的艺术品,也受到消费者青睐。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在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足以见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神秘湘西过大年,当非遗与民俗交融、非遗与非遗交织,就生动地谱写出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篇章。

--> 2025-01-26 1 1 团结报 content_152201.html 1 银辉照新岁 旧符换桃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