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 华 通讯员 刘 丹
当灶火在向阳街的角落燃起,熟悉的油香飘散,年味便悄然聚拢。
1月21日,农历腊月廿二,吉首市峒河街道向阳街,街坊们或在自家门口生火起灶,或干脆在空地上架锅,忙着炸肉丸、扣肉、黄雀肉,也忙着招呼采购的行人品尝。
向阳街,曾是老吉首的商业街,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南来北往的货物都在这里汇聚、流通。商业繁华处,自然也是不少名厨一展身手的舞台。
张春海一家几代人都住在向阳街,是远近闻名的厨师世家。他的爷爷曾是吉首赫赫有名的大厨,张春海自幼便跟着爷爷四处给人办酒席,在烟火缭绕的灶台边,种下了热爱美食的种子。成年后,张春海成为苗族挑花非遗传承人,可每到过年,总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想要购买他亲手制作的炸货。为了满足大家的期待,传承这门老手艺,也为了给新春增添更多年味,每年腊月二十,张春海都会放下挑花的针线,转身站到灶台前,重拾大厨的身份。
在湘西,“万物皆可炸”的饮食文化深入人心,常见的炸物就有炸丸子、炸扣肉、炸油粑粑、炸芫荽、炸红薯片等,有零嘴,有硬菜,各家炸货不仅种类不同,口味也是各有特色。
张春海以炸肉丸和扣肉出名。他制作炸货有自己的一套秘诀。肉丸要选前腿肉,要加鸡蛋和淀粉,油炸时先低温炸熟,再高温炸脆。这样炸出的肉丸,老少皆宜,既可清蒸,也能下酸汤,当然,趁热咬上一口,更是香脆可口。他家的扣肉更是选用精品五花肉搭配自家制作的包谷酸,经过炖、炸、蒸等工序,油而不腻,软烂适口。
向阳街老居民、71岁的向元发感慨,这些年向阳街始终坚守着传统,每到过年都会制作炸货售卖。如今,过年期间来向阳街采购炸货,已然成为许多吉首人的习惯。
张家大门外,贴着“百年老店”招牌的小摊上,刚出锅的金黄色丸子堆成了一座小山,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张春海热情地招呼街坊们过来品尝。众人闻声赶来,拿起一颗肉丸,咬上一口,热气腾腾,酥脆鲜嫩。那滋味,不仅是油脂带来的满足,更有对往日无忧无虑欢乐时光的回忆。
有人觉得“炸”不过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仪式,过年好酒好菜,不差这一道;也有人认为过年本就吃得油腻,没必要再弄这么多油炸食品。张春海却认为,油炸的是食物,寄托的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记忆、是家人团聚时的脉脉温情,延续的是年味,传递的是对传统、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