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5年01月26日

‌槌韵声声响 打出丰年调

本报全媒体记者 吴正凯

“咚、咚、咚……”1月18日,农历腊月十九,保靖县毛沟镇略水村,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此起彼伏的打糍粑声,奏响新春乐章。

村民王槐松家的院子里,一群人正热火朝天地打糍粑。两位中年男子你一‌槌我一‌槌,配合默契,每一下捶打,都带着十足的劲道。蒸熟了的糯米在木槌的打击下,逐渐变得软糯、绵绸,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围观的孩子们兴奋地蹦跳着,眼中写满好奇与期待。

进入腊月,乡村的年味儿便一天浓似一天。略水村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二十四刷阳尘,二十五推豆腐,二十六杀年猪,二十七烹年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样样有,大年三十团圆酒。”过去,这民谣就像一本年俗指南,指引着村民有条不紊地忙年。如今,村里生活越来越好,年味儿也来得更早了,推豆腐、杀年猪、打糍粑的时间都提前了。

“捏粑粑的快一点,趁热,糍粑软糯好捏一些。”人群中有人高声喊。几名妇女熟练地把刚打成的一大坨糯米团,分成若干个拳头大小的团子,整齐放在一张已抹好熟茶油的大方桌上。随后,一块干净的大门板压了上去,几个小朋友争着站在门板上踩压,发出欢快的笑声。过一会儿,取下门板,一个个圆而扁平、白如雪的糍粑就成型了。

打糍粑的人也没闲着,又一盆热气腾腾的糯米倒入了石槽。“来来来,先吃一坨糯米饭,这糯米是我们略水村绿水青山滋养的,非常香。”王槐松招呼着大家。他常年在外工作,但每年腊月都要招呼几位好友来家,并邀上几家邻居一起杀年猪、打糍粑。特别是近几年,利用自己的摄影特长,王槐松免费兼职村里“宣传大使”,用镜头记录下家乡的发展变化,向外宣传推介。

“咚、咚、咚……”不远处,几户村民家也传来打糍粑的声音。“进入腊月,外出务工的人都陆续回村,大家伙儿就开始忙年了。”略水村村委会副主任王越介绍,村里的道路宽敞了,各项基础设施提质改造了,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也逐渐兴旺起来,村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传承弘扬传统年俗,享受阖家团圆的幸福时光。

槌韵声声,打糍粑打出的不仅是一份美食,更是红红火火的年味,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 2025-01-26 1 1 团结报 content_152203.html 1 ‌槌韵声声响 打出丰年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