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符晓鸣
深冬,年的味道在风中悄然弥漫。
湘西的年,味道格外独特。醇厚的腊肉香,浓郁的炸黄雀肉香,鞭炮的淡淡硝烟,春联上典雅的墨香……然而,最令人沉醉的,还得是那一缕馥郁沁人的酒香。
“湘西嘛,就是做酒的好地方,你看酉水河的酉字,说穿了就是酒河。”易杨在吉首市政法街经营一家酒坊,名曰“顺奇烧坊”,传承的正是酉水之畔著名的水田河酒酿制技艺。
在他带领下,我们见识了正宗的湘西美酒酿制方法,令人大开眼界。
热气腾腾的大锅里,糯米和包谷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酿酒师傅老姚粗糙的双手熟练地摆弄着工具,眼神专注而坚定。他就像是一位艺术家,又或是魔法师,将普通的粮食变成了醇香的美酒。
老姚一边忙碌着,一边讲述着湘西酒的故事。很久以前,湘西的先辈们就开始酿制米酒和包谷烧。那时,酒是祭祀祖先的珍贵祭品,也是人们欢庆节日的必备之物。
《后汉书》记载,“夷犯秦,输清酒一钟”(此夷指板楯蛮夷者,正是西南少数民族);举世无双的里耶秦简,亦记录有秦人以酒祭祀的活动。
古时起,湘西先民便从山间的清泉、肥沃的土地中获取灵感,开始探索酿酒的奥秘。美酒成为人们与神灵沟通的媒介,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未来的憧憬。历经数代,酉水流域的酿酒技艺在坊间传承有序,逐渐化作瑰丽的民族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酿酒技艺也世世代代传承下来。老姚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酿酒,如今,他也将这份技艺传授给了儿子。
作坊里,糯米被均匀地撒上酒曲,放入坛中发酵。那一个个林立的酒坛,就像是岁月的容器,承载着湘西的历史和文化。包谷等作物经过蒸煮、发酵、蒸馏,变成了清澈透明的烈酒,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春节将至,各家酒作坊都忙碌起来。人们纷纷前来购买米酒、包谷烧,准备在新年里与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这份独特的美味。
这些美酒,将伴随着欢声笑语,流淌在每一个家庭的团聚时刻,成为人们心中最温暖、最难忘的春节记忆,见证着亲情、友情在岁月里的延续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