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黄新媛
如果问土生土长的吉首小孩:过年哪里最好玩、最热闹?大多数人应该会回答——乾州春会。
1月20日,农历腊月廿一,吉首市乾州古城杨岳斌故居,今年61岁的乾州春会州级非遗传承人滕冬生正带领十余位学徒,全身心地投入乾州春会的筹备之中。
乾州春会是以“春”为主题的综合性民俗活动,通常在正月初三开始,由“扎春”“演春”“游春”三大部分组成。所谓的“春”,即平均高达三米的大型竹纸扎手工艺品。在乾州春会的所有筹备工作中,“扎春”是最繁琐耗时的。
今年乾州春会“扎春”从1月3日开始,现已完成大部分“春”的制作。
“这个叫‘金蛇献瑞’,作为蛇年生肖,将出现在游行队伍的第一位。”滕冬生介绍一个高3米的巨型金色蛇形竹纸扎,“在设计上采用眼镜蛇的形象,展现出威武的气质。”
不仅每年“游春”队伍第一位会随着生肖变化,后面的“春”也会有不同。2025年春节准备的“春”,分为动物、民间传说和互动装置三类。排在“游春”队伍前列的是金蛇和锦鲤。队伍中部的是来自民间传说的人物,如《西游记》通天河的大乌龟老鼋等。在队伍尾部的,则是由妙龄少女扮演的花仙子,她们将站在巨型荷花“春”里,向群众抛撒花瓣和祝福。
曾经,逐年变化的“春”里,有一个不变的存在,那便是画着二十四节气的春牛,以指导人们来年耕种劳作。不过,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彩色春牛渐渐变成了俯首耕耘的水牛,低调地参与每一年“游春”。
随着时代变化的还有“游春”的方式。以前的乾州春会,浩浩荡荡的“游春”队伍将走遍每个小巷。如今,古城变景区,“春”也坐上了竹排,在万溶江这个更大的舞台上,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展示新年的热闹。
同样忙碌的还有吉首市马颈坳镇的村民们,他们扎龙头、做“花儿”,乐队也搬出锣鼓,敲出独属于“钢火烧龙”的激昂鼓点。在吉首市矮寨镇,归乡的年轻人拿出珍藏的“狮子”,用桌子搭起高台,为在百狮争霸赛中角逐“狮王”而刻苦训练。
春节来临,湘西大地上,还有很多这般传承着民俗技艺的人们在忙碌着,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