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时事·广告 上一版3  
2017年8月21日 星期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小竹林成脱贫大产业

  贵州赤水:

  小竹林成脱贫大产业

  新华社贵阳8月20日电(记者 蒋 成)“一年栽竹,两年出笋,三年成林,四年成荫,五年卖竹度光阴。”在贵州省北部竹林资源丰富的赤水市,如今竹子成了脱贫攻坚的“利器”。

  杨昌华一家原本是赤水市大同镇华平村的贫困户。2014年,家里承包了85亩竹林,开始出售竹原料和竹笋。2016年,85亩竹林产竹原料获利4.3万元,竹笋获利4000元,加上大儿子在其他竹子企业做运输的工资收入,一家5口人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

  “种竹子,吃笋子,靠竹子养活,这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杨昌华告诉记者。在赤水,以承包竹林,生产竹原料,围绕竹子产业脱贫致富的家庭越来越多。

  记者从赤水市林业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赤水市拥有竹林面积132.8万亩,其中楠竹52万亩,年可产楠竹材800万株以上;杂竹林80.8万亩,年可产杂竹材70万吨以上。

  近年来,赤水市通过发展竹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资源变资金”“林区变车间”“竹农变工人”的“三变改革”,让传统的竹产业焕发生机。

  2014至2017年上半年,全市共有4.02万亩竹林实现了经营权流转,竹农获得流转资金达3221万元。林权抵押5.99万亩,竹农获得贷款金额4853.62万元。

  通过“林区变车间”“竹农变工人”的转变,前端竹林管理、培育、采集、加工延伸到林区,竹林变为纸业公司“第一车间”;竹农通过合作组织,参加林道修建、竹林抚育管理、竹林采伐和前端加工,解决就业。

  据赤水市林业局副局长黄仕平介绍,按照目前的竹林总量,全市20万农村人口人均占有6亩竹林,每人每年依靠竹原料可增加经济收入3000元。赤水市竹笋年产量约为5万吨,能够为竹农带来约1亿元的经济收入。

  赤水市还推动森林旅游,发展康养产业助农增收,2016年全市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其中森林旅游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35亿元。

.


湘ICP备05001329号 版权所有 [团结报社] 湘西网 Copyright 2008 xxn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建州60周年巡礼
   第04版:时 事
   第05版:每周论坛
   第06版:综 合
   第07版:读书文摘
   第08版:时事·广告
跨越大洲感受“金砖福利”
小竹林成脱贫大产业
租赁试点方案相继出台
我国房地产市场“轻租重售”正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