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通讯员 张耀成 吴红艳 龙继刚 他,说话,虽张开了嘴巴,但话儿还在喉咙里,久久没能吐出、难以成句。他,走路,虽费尽了力气,但腿儿仍在地面上,久久没有提起、难以移动。他,写字,虽然想好了笔画,但手儿总是不听使唤,久久不能落笔、难以写好…… 就是这么一位因小脑先天发育不全致残的青年,竟然成了一名州级作家。近年来,他先后在杂志、网络、作品集等平台发表了歌词、诗歌、小说、剧本等2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他就是花垣县排吾乡董马村32岁的苗族青年龙震南。4月7日,带着钦佩和感动,我们走近了他。 起 梦 “啊哦哟,啊哦哟……”上午11时,刚下车,龙震南便来到公路边,看到我们的到来,他吃力地举起双手,吃力地用他特殊的语言,向我们表示欢迎。徒步百余米,我们来到了他的“震南文学创作工作室”。实际上,这个工作室,就建在他家的火炕边,前面,有个一平方米左右的窗户,窗户下的桌子上放着一台不通网络的电脑和一台简易打印机。左边,是一个简易书柜,右边的壁板上则挂着几位文学笔友赠予他的励志书法作品。龙震南说,这些是县残联支持他的。左边另一房间则用竹条为墙,由于破旧,光线可以透进屋内。 “你怎么想到搞文学创作的呢?”我们问。 “1998年,刚考上初中时,父母因为我残疾和家里贫困离异了。我恨自己不能为家里分担责任,天天以泪洗面。1999年11月,我看到浙江电视台播出电视剧《傻阿甘》,居中主人翁命运与我十分相似,最终他通过努力实现了梦想。这之后我便决定从事文学创作。”龙震南回忆。 当时,龙震南悄悄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妹妹龙新美,得到妹妹的鼓励。之后,他又花6天时间把自己的经历编成歌曲《我的痛苦》,并唱给妹妹听。听后,兄妹俩抱头痛哭。 “初学写作我是从写歌词开始的,我的小学音乐老师张远志先后为我谱了8首曲子。在他的激励下,我创作的决心更加坚定了。”龙震南说。 践 梦 “要想把梦想变成现实,就要坚持、坚持、再坚持。”这是龙震南诸多格言中的一条,他用其非凡的毅力,践行着自己的梦想。他语言难以表达,只好用耳和残疾的腿,收集创作素材。十六年如一日,艰难地行走在苗乡羊肠小道和千家万户,跌倒上百次。为反对苗族地区残存的封建婚嫁思想,他特别创作了一部小说,为挖掘人物原型,就累到路边3次。 为了学会电脑打字,他请堂妹利用双休日辅导他学五笔打字法。不听使唤的手指,经过3年千万次键盘的打磨和千万次的脱皮、肿痛,2011年6月,他终于达到了一分钟可打60字的打字速度。 为了从电脑上学习创作知识,他凭着无线网卡,抱着残联赠送的电脑,在村中多家地势较高的民房前后寻找最佳信号、上网阅读,不论冬天,还是夏天。 无钱、无师,甚至靠着每月100来元的低保金维持生活的龙震南,还经常用他奇特的“灵感促发法”搞创作。2002年初夏的一天,他带着痛苦之情、希望之心,把自己置身于狂风、闪电、雷雨之中,写出了《雷雨》诗歌,深得州县作家好评。从此,他创作的激情更加高涨。 醉 梦 “我现在把主要精力放在长篇小说《折翅的天使》和乡村电影剧本《爱在苗岭》的创作上。小说已经完成5万字,剧本写了万余字。”中午,龙震南移动残疾的身躯、用难以使唤的手较为熟练地翻开网页,让我们欣赏他的作品。 我们在百度里打上他的名字,网页上顿时出现了10多条关于他创作的标题和词条。点开这些,我们发现他已先后创作诗歌20多首、散文24篇、小说11篇、歌词30多首。其中,歌词《相约北京》2005年获星星诗刊“乐山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优秀奖。诗歌《大爱无疆》2010年获县级文学创作二等奖。随笔《和平时期人们的国防意识》2012年获湘西州国防教育征文赛三等奖。歌曲《我的痛苦》,歌词《爱情新概念》、《为你写首歌》等5首发表于《歌词作家》杂志。诗歌《冬雪》、《小河》编入中国网络文学精品集《飞越边缘》。小说《儿子》、《苗乡情缘》发表于《中国编剧网》。另有诗歌、歌词、散文、小说等60多篇文学作品发表于《中国编剧网》、《西部作家网》、《湘西生活网》、《边城文学》、《歌词作家》等文学刊物和网络。 如今,龙震南已是湘西州作家协会会员,并受聘担任湘西生活网管理员。长期为湘西生活网提供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而他也可因此获得每月200元生活补助。 音乐响起、曲调感人。下午3时,采访结束,龙震南吃力地移动鼠标,点出了他创作的歌曲《我的痛苦》,要求我们录下来,给他提建议。听着震人心魄的旋律,他手捂鼻翼,死劲地闭着眼、咬着牙,不想让泪水流出来。此情此景,我们默读着他的诗与他道别: 为你写首歌,写出生命的坎坷。你一直追求的梦想,是否能执着?通向目标的路啊,充满痛苦和折磨。也许永远没有成功,但不想看到你蹉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