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版:文化醉乡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1月1日 星期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醉在山水间
———泸溪“走进古村落、探秘传统文化”文艺采风活动小记
  采风队伍走进新寨坪老屋场。

  文/图  李焱华

  10月17日,泸溪县作家、书法、摄影、诗词楹联等协会会员来到该县潭溪镇新寨坪村、峒河、下都村开展“走进古村落、探秘传统文化”文艺采风活动。

  当天7点半,车出县城,沿河直行,在吉首市河溪镇黄连溪处,转入大山。一路颠簸,约在11时抵达新寨坪村老屋场自然寨。

  浓荫如盖,古木参天的一片“原始”树林,首先映入眼帘。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树木,树身笔直,爬满沟纹,需两人手拉手才能把她们抱住。大家纷纷拍照留影,流连陶醉。

  现年47岁的村民符自祥说:“像这样的松树、枫树等不同种类的两人合围之树,寨上至少有100多株。暗自思量,能保留这些古树,确实难得。”符自祥好像看出了大家的不解,他继续说:“我们寨上是从洗溪镇峒头寨搬过来的,老祖宗们说了话,这是风景树,为我们遮风、挡雨、避雨,任何人不得砍伐。此后,代代相传,成为规矩。”

  穿过树林,来到老屋场,清一色的木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向上铺排,层层叠叠,整个小寨被绿树包围着、簇拥着。寨中,家家户户门前晒着红辣椒,堆着黄南瓜,挂着金玉米……

  中午两点,来到且己村,这里特色民居依山而建、临河而立,村寨保持原有风貌。  

  大家坐船顺峒河而下。峒河及其沿岸,非常适合旅游、观光、体验、休闲、健身。著名的山歌王陈和满在船头给大家唱起了动听的山歌。两岸的美景,起舞的鹭鸶,动情的山歌,让大家如痴如醉。

  不知何时,岸边升起袅袅炊烟,逐渐飘至峒河,丝丝缕缕、轻轻柔柔,如梦似幻。长河,秋树,轻烟,小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全副武装的摄影大师们,举起相机,拍个不停,“咔擦”声不绝于耳。

  “船熄火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一位青年,自告奋勇当起了船夫,摇起船桨来。可能是很久没侍弄过,竟有几分生疏。用力一摇,船桨不怎么听其使唤。旁边的老者,手把手地当起了师傅。经过几番调教,青年居然做得有模有样。只是,船在这样的摆弄下,是划动了,可是竟然打起转来了……

  告别峒河,坐车去“美丽乡村”———下都村。

  下都村前峒河淌,国道寨中过。满岭椪柑林,橘路纵横布。椪柑果型好、果香千里醉路人。

  走进寨中,村里建了竹篱笆,修建了文化墙,安装了路灯,设置了垃圾桶,栽了花草树木,充满了诗情画意。

  村中小道,弯弯曲曲,整洁干净,让人心醉。特别是小道边上的文化墙和家规家训,那是纯手工制作而成,如“儿媳敬老老爱幼”、“和和睦睦好家庭”等,像这样倡导孝老爱亲、文明卫生的提示,通俗易懂,比比皆是。无形中,将孝老爱亲、文明卫生的种子根植于群众心底。

  下都村,最惹人眼的当然是苗族数纱,也称苗族挑花。这门艺术是湘西地区最为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品之一。内涵深邃底蕴浓厚,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民族特色。

  现年65岁的杨春英,从小酷爱苗族挑花技艺,学得一门好手艺,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挑花代表性传承人,她的作品在许多大赛中获奖。

  杨春英边做针线活边介绍,苗族挑花纹样五十余种,“枫叶花”、“蝴蝶花”、“蟾蜍花”等,有“狗纹花”、“葫芦花”等,有“阳球花”、“葛藤花”、“珍珠花”等,有“福寿花”、“年鱼花”、“龟寿花”、“龙凤花”等。一花一世界,每一种类型的挑花纹样,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都记载着一个非凡的历程。

  在苗家山寨里,传承方式上往往是母教女、婆教媳的传承模式。不过,近年来,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门民族民间工艺,杨春英开门授徒,尽心尽力培育弟子,传承古老技艺。

  夕阳下,古宅里,杨春英正戴着头帕,坐在板凳上,穿针引线,恬静而祥和。

.


湘ICP备05001329号 版权所有 [团结报社] 湘西网 Copyright 2008 Tjwa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湘西新闻
   第A03版:湘西新闻
   第A04版:湘西新闻
   第A05版:湘西新闻
   第A06版:湘西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B01版:时事新闻
   第B02版:经济视窗
   第B03版:边城百姓
   第B04版:健康时尚
   第B05版:体育世界
   第B06版:文化醉乡
   第B07版:一周闲情
   第B08版:缤纷校园
醉在山水间
文化立校打造幸福校园
秋天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