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张耀成 彭中军 嚷着校长看笔记,围坐树下比识字,争请家长赏书法……10月22日,走进花垣县第二小学,一种“未进课堂,就见学习”的自主学习氛围弥漫着整个校园。一教师说:这种良好学风的形成得益于文化立校理念的落实。 该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读、写、玩等教育教学活动中搭建文化载体、渗进文化色彩,用文化手段促进“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使学校实现了教学相长,步入了“湘西州文化建设示范校”、“湘西州文明单位”、“湖南省合格学校”行列。学生古诗文朗诵、主题读书演讲多次获得省、州奖励。其中,《悠悠中华情》朗诵获湖南省中小学古诗文朗诵竞赛二等奖。 丰富形式,在“读”与习惯间书写“等号”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课前,一对母女的诗歌对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坐在学校精心设置的大鹅卵石之上,在散发芳香的树下俨如一对同桌。校园内像这样正在共读的母女或母子还有许多对。一位母亲告诉:“这个场面是‘亲子共读’活动在校园的延续。这项活动大大增加了孩子的阅读量。” 校长龙正中告诉:学校确立了以阅读为主线的语文教学改革重点。将5月定为读书月,将图书下放到班级,同时长期开展师生共读、母女共读、每天看10页的读书活动和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将国学经典融进课堂,制定了“低段学国学,司礼义;中段读经典,长智慧;高段品论语,学做人”阅读活动目标。1600多名学生在活动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量比以往增加80%以上。一位家长说:“课前三分钟演讲,孩子大概半个月轮到一次。为搞好演讲,孩子精心准备,经常请爸妈助演,先当‘评委’。” 创新载体,在“写”与理想间构筑“桥梁” “龙俊丝来学校实习,黄淑芳老师把她小学时的一本作业拿给她看,她哭了,她万万没有想到,曾经的老师还保存有她十年前的作业本!”在办公室,从校长80多万的日记里,我们发现该校创新载体,把“写”注入文化特质,以“写”记录学生成长、培育学生理想的独特举措。 《优秀作文集锦》、《手抄报集锦》、《静待花开》校刊、师生日记专柜,走进学校的综合陈列室,发现学生的日记本、优秀作文和手抄报整整齐齐地放满了8个书柜。一位副校长说:“把学生日记、优秀作文、手抄报集装成书,并适时组织‘回头看’,目的是记录成长、引导成才、鞭策进步,用点滴的成果催育远大的理想。” 该校自2012年以来,要求全校师生写日记、办手抄报和校刊《静待花开》。以2014年为例,教师教育日志多的有几十万字,少的也有几万字;学生的日记多的有十几万字,少的也有好几万字。长期写日记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丰富了写作素材和内容,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作文“下笔难”、“言不由衷”等问题。 “老师,请您看看这篇作文能不能在校刊发表。”“好样的!我待会把文章交给编辑组。不过,没有发表不要灰心哦,当作家的理想可是要多写、多练才能实现的哦。”走廊上一对师生的对话,很好地证明了以“写”育人的效果。 搭建平台,在“玩”与情操间编织“纽带” “我的菜怎么没有你的菜长得好啊?”“我爸讲,要适当给菜施肥,你没有加肥吧?”种植园里,几位学生在比“谁的蔬菜长势好”,目光、嬉笑均充满探究的神采。 “寓玩于劳”是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为让学生玩出知识、玩出情趣、玩出名堂,该校创建大型沙场,供孩子们拼沙盘、垒沙画;建设饲养园、种植园,让学生种植饲养,并认领种养动植物。照料动植物成长成了孩子们课余时间的最大乐趣。一教师告诉:“以前课余时间,学生闹矛盾很多,现在起码减少了70%。” “寓玩于艺”,该校也搞得轰轰烈烈。10月19日,走近校园,学校正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体育节。400多名学生身着红军装束,编队出场,轮番高唱长征组歌。200多名学生在集体创作生态、环保长卷画。一名学生家长禁不住书法艺术展演场面的诱惑,走上舞台,操起毛笔,为孩子们书写了一幅书法作品———育人有方,德艺双馨。 离开学校,校长龙正中感慨地说:“如何把教师所要传授的,转化为学生想要学习的,是老师们最头疼的事,自从落实文化立校的这些举措和方法后,教师们逐步解开了教与学之间的“不等式”,现在教师工作很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