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头版 4下一版  
2016年12月7日 星期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城江寨:因姜而变

  本报记者   周名猛   通讯员  张玉洁

  沿着乾州小溪河逆流上行约五、六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叫城江的古老苗寨。这个仅有百户人家的苗寨,在以往,的确是没有什么稀奇,但如今却因种植生姜有了大的变化。12月1日,记者来到这个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生姜香味的寨子,感受着那些由生姜带来的改变。

  城江是吉首市乾州街道三岔坪村的一个自然寨,虽然距离城区不远,但由于坐落于大山峡谷深处,山环水绕地把城江变成了一个交通不便的“城郊村”。处于吉首城区“眼皮底下”,人们无意地忽视着城江苗寨的贫穷。长期以来,这里的老百姓年复一年地种植水稻为主的传统农作物,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水稻产量低,家家户户仅能解决温饱问题,要是遇上干旱或是洪涝,则有可能是颗粒无收。没有特色产业支撑,城江苗寨里的部分村民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下。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城江的老百姓就发现,寨上的这方水土种生姜比种水稻总要好一些。老百姓说“城江城江,水土都是为姜而成”,而专家却说“城江寨的土壤深厚、土质肥沃,大多是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很适合生姜生长”。到了2006年,城江寨里的老百姓开始普遍种植生姜,但是技术缺乏、种植面积少、产量小、市场价格不稳定,老百姓种植生姜的热情没有被调动起来。

  近年来,随着全州上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深入推进,乾州街道办事处和驻村工作队有了发展壮大城江寨生姜产业的计划。今年初,乾州街道办事处联系国土、农业等部门在城江村分两期实施生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划实施了总长度5200米“三面沟”工程,覆盖500多亩的田地,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入使用。此外,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也围绕城江寨的生姜产业布局展开,村级道路硬化覆盖到所有5个自然寨,全寨总长度2000多米的生产道通到田间地头,农用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改变了以前完全依靠肩挑背扛的运输方式,解决了村民们卖姜“出行难”的问题。

  发展产业的条件好了,寨里百姓种姜的热情也就高了,今年全寨生姜种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好几倍。生姜生长对土壤、浇水、温度的要求高,老百姓起早贪黑好生伺候着,但还是怕种植技术不到位,生姜长得不够好。乾州街道办事处联系市农技培训中心,专门来到寨里为村民们开了一堂生姜种植技术培训课,大家在生姜种植中的疑难杂症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此外,乾州街道还为寨里的贫困户申请了吉首市产业扶贫奖励资金,老百姓依靠产业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村里好多年轻人都打算回来种姜卖姜。

  龙建新是寨里的残疾人,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实现脱贫,龙建新从去年11月底开始翻地,一直忙到今年的4月份下种,他用独臂完成了2亩多生姜的种植。记者问他今年生姜的收成怎么样,他告诉说,每亩能产4500斤的生姜,2亩多全卖了收入少说也有12000元。仅生姜这一项收入,龙建新今年就可以实现脱贫。

  如今的城江寨,村民生姜种植达到户均2亩的规模,年产生姜90万斤,总收入可达200万元。城江寨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家都种生姜,32户依靠种植生姜实现了脱贫,城江寨里的老百姓都说:“生姜是个宝,吃它能暖胃强身、驱寒治病,种它还能让我们脱贫解困、发家致富。”

.


湘ICP备05001329号 版权所有 [团结报社] 湘西网 Copyright 2008 xxn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时事·广告
龙山铁腕推进城区综合整治
“第七届创新中国论坛·精准扶贫
湘西典型经验研讨会”在吉首举行
我州启动基层就业
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工作
花垣“五家建设”
提升职工幸福感
城江寨:因姜而变
湘西经开区妇联
角逐省级示范单位
我州召开“2016年湖南湘西州(广州)招商推介会”调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