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符周全从入驻碗米坡开始,命运就与当地百姓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符周全所在养殖基地碗米坡镇有两个自然村寨,一个是拔茅村,一个是磋比村,两个村总人口近千人,都属精准扶贫村。符周全入驻前,当地老百姓就靠传统种养过活,零星几户养殖大鲵只是好玩,根本不成规模。2013年初符周全入驻后,老百姓大部分都抱以好奇观望态度,但随着时间推移,符周全精湛的养殖技术让他们心服口服。经过多年的实验实践,符周全研究出了一套科学、安全、高效的大鲵繁育流程,掌握了大鲵催产配方及繁殖相关技术,并通过创立大鲵仿生态养殖与人工催产相结合方式,使大鲵的繁殖出苗率提高到了50%以上(全国平均出苗率是25%);同时,符周全经多年科研实践,对困扰大鲵养殖的病害“大脚病”的治疗及预防取得突破,治愈率达50%,有效降低了这一顽疾对大鲵养殖造成的损失。符周全的大鲵养殖基地得到湖南农大的高度赞誉,湖南农大江辉、戴振炎教授及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熊刚教授等从2014年至今,每年都来基地指导培训。基地2016年3月申请创建第十一批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同年10月21日顺利通过验收。 符周全对记者说,我可以和大鲵对话,几个月可以和它们待在一起不出门,但只要当地老百姓一个电话,不管啥事,义无反顾,乐此不疲。几年下来,符周全和当地老百姓建立起了深厚感情。他跑遍了周围方圆几十里村寨,老百姓种养业有个啥事都找他,甚至狗啊猫什么的有个啥病,从不懈怠,随叫随到,服务周全。从2016年到现在,他跑遍了周围葫芦镇等近10个乡镇,为当地百姓办事从不收取任何费用,得到了老百姓高度赞誉。他说,每出诊一次,对鱼的疾病防治技术都是一次提升,既提高丰富了自己的技术实践,又为老百姓做了事实,自己感觉很幸福。当地百姓说起符周全就翘起大拇指说,这个年轻人不得了。由于符周全的突出表现,今年初,他被聘为县科技特派员,7月又被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 符周全过硬的养殖技术及高度敬业精神带动了周边村寨养殖业的迅速壮大,协会与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也是湘西职业技术学院特种养殖教研实习基地,大大提高了协会养殖繁殖技术水平,减少了成本耗损。 由于大鲵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大鲵对饵料鱼的高要求,从今年4月到10月,协会消耗大鲵饵料就达8000公斤,按市场价12元/公斤,其中从拔茅村和磋比村共采购3000公斤,两个村饵料养殖户以10户计,户平均增收3600元。预计今后3—5年大鲵产量库存15万尾,上市5万尾,产值可达1500万元。每年仅饵料鱼需求就达10万公斤400多万元,可使协会50户户均年增收入8万左右,带动更多老百姓精准扶贫户创业致富。 符周全的协会挂靠13户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因技术服务、饵料采购及劳务输出等户均年增收入1—2万元。拔茅村的贾志生是符周全的精准帮扶对象,从2014年初跟随符周全学养大鲵,现在已发展到2000尾,今年收入可达近10万元,完全可摘掉贫困帽子。 当记者问起大鲵销路时,符周全自信满满地说,大鲵一身都是宝,他们养殖的大鲵因肉质鲜嫩、紧实耐煮、药用及营养价值极高而畅销全国,供不应求,市场前景非常看好。今年3月协会还与凯瑞欧(天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大鲵粘液深加工,现已完成大鲵粘液的采集、贮存、运输等工艺流程的制定,目前大鲵粘液深加工产品已批量进入市场,拟定今年10月产品大量生产上市,协会将签约保质、保量供应大鲵粘液。大鲵粘液采集是活体采集,一般3斤以上开始进行采集,一个星期采集一次,一次采集25克/尾,不影响大鲵正常生长,粘液价格是5000元/公斤,目前年需求量是150公斤,为大鲵养殖户每年额外增加经济效益75万元。 一幅宏大画卷正在符周全和他带领的协会面前徐徐展开…… 借力好风上青云。展望未来,符周全充满信心。他说,党的十九大后,我们协会一定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把国家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和对精准扶贫工作政策落到实处,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协会做大做强,让老百姓精准扶贫户更有信心跟着协会发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