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山歌声声颂党恩
——— 两林乡代高村易地扶贫搬迁村民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侧记

  本报记者 刘 炜  通讯员 王浩铭   吴阳祥

  秋雨知寒。寒露时节的腊尔山台地,冷气直往裤筒子里钻。但这样的天气丝毫抵挡不了凤凰县两林乡代高村18户村民们火热的心。

  10月15日,记者在该村易地搬迁安置点看见,青色的瓦、白色的墙,红色的门窗,一排排崭新的房子到处插满了鲜红的国旗、各家的门上都贴上了喜庆的大红对联,院坝内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新搬进的18户贫困户用这种方式感恩着党和政府,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天生爱唱山歌的苗族同胞们三三两两地约在一起,你一句、我一首地对起歌来:

  “回忆两林代高村,口唱山歌泪满巾。人居聚住山洼里,连年洪灾害乡民。

  异地搬迁作规划,新房赛过广寒亭。幸福不忘习主席,喝水不忘挖井人。

  撸起袖子加油干,齐向小康大道奔!”

  走在院子里,满眼看到的都是一张张笑得合不拢了嘴的脸。据了解,该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共244户1359人,其中贫困户80户368人,是典型的纯苗族聚居村。由于是喀斯特地貌,溶洞多,蓄水难,村民们大多种植烟叶、玉米等耐旱农作物,大多中青年人不得不外出务工。

  2组的搬迁户吴春兰已有59岁,手拉着孙女,开心地向记者展示她家新房的钥匙,操着不太熟练的汉话,邀请去她家“打个转、坐一坐”,并介绍她家里的情况:家里有五口人,老伴前几年去世了,只有3亩薄田,孙女今年刚上幼儿园,由于二儿子整天在外东飘西荡,自己又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连走路都一瘸一拐,只能帮忙煮点饭,照顾孙女,做不了重活,全家的所有开支全靠大儿子和儿媳在外打工收入来维持。全家最怕逢年过节了,全家人都要挤在一个70平米大小、用石块和土砖垒砌的危房里。

  “绕瓜啦,绕瓜啦(苗语:太好了),以前下雨天半夜总睡不安心,总担心雨水淹了房子,去年驻村干部入户动员的时候我还不大信咧,现在好了,只要拿起包包,搬起铺盖就能入住了,再也不怕下大雨了!感谢共产党!”

  原来,她和10多家贫困户的房子坐落在村里最低洼的地方。夏天一下大雨,晚上就不敢睡觉,生怕一觉醒来就困在水里了!2014年“7·15”特大洪涝灾害,洪水把村子的低洼处变成了一片汪洋,有的老百姓的房屋被淹得只剩下“屋尖尖”,所以这几年来,一下大雨大家就发愁!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乡政府干部动员搬迁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先后10余次入村召开现场会,宣传发动20余次,入户走访200余次。一开始群众不相信、不理解、不支持,但看着周边乡镇真的搬进漂亮的新房了,并且“搬得出、能发展、还可致富”,18户91人最终同意易地搬迁。

  记者回头碰到几个刚抓完阄拿到新房钥匙的老百姓,赶紧问上一句:“后悔搬迁吗?”

  “后悔什么?后悔不早点同意!”

  “共产党玛汝!政府玛汝!中国玛汝!习总书记玛汝!”(“玛汝”为苗语“好”的意思)

  而那边几个拿到新房钥匙的村民又聚在一起唱起苗歌来,歌声在苗岭间飞扬。

.


湘ICP备05001329号 版权所有 [团结报社] 湘西网 Copyright 2008 xxn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园区聚焦
   第04版:时 事
   第05版:每周论坛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读书文摘
   第08版:时事·广告
我州召开张吉怀铁路(湘西段)
建设环境优化工作会议
文化广场点亮人民新生活
引外智种草莓
全州党史“以史铸魂”平台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
山歌声声颂党恩
省检察院省环保厅来我州开展第二次
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专项督查工作
我州召开粘土砖企业
专项整治工作会议
我州举行2017级
“农民大学生”开学仪式
州政协机关党员干部
进村入户结对帮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