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再兴 通讯员 向朝飞 10月17日晚7时,吉首市石家冲街道庄稼村文化广场灯光明亮。村民们不约而同,欢聚一处,跳广场舞、唱苗歌、打苗鼓;孩子们打篮球、乒乓球,笑声不断…… 相比现在,庄稼村前几年的景象却大不相同。该村妇女主任时利英说,当时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人们的生活方式较为单一,没有场地和设备,文化活动处处受限。2014年党和政府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庄稼村安装了太阳能照明灯,翻建了篮球场,添置了音响、乒乓球桌等设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村民踏着音乐节拍跳广场舞,跟着指挥唱苗歌、打苗鼓,已成为乡风文明的新景象,村民们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多样方式享受美好的生活。 “以前我们收入低,生活条件差,除了干农活,基本没啥文化活动。”谈起村里的发展变化,时利英感触颇深。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还于2016年实现了“贫困村出列”。村民们还自发组建文艺苗鼓队,多次受邀到市、州进行文艺演出。“现在我们‘庄稼’群众心情舒畅多了,发展信心更足了。”时利英笑着说。 “除村民自发组织活动外,扶贫责任单位还送文化下乡,把道德讲堂搬进了村里,集中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惠民政策。”庄稼村扶贫单位———吉首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刘红宇告诉记者,“选用接地气的文化活动主题,干部群众齐参与,受到了庄稼村民的欢迎。” “作为驻村干部,我们将立足村情,持续构建文明乡风,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以优异的脱贫成绩带领村民一同奔小康。相信党的十九大后,人民群众将会拥有更多获得感!”对于未来发展,驻庄稼村第一支书龙启军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