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每周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对推进花垣县农旅融合发展的
调查与思考
花垣县政协课题调研组

  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助推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的努力方向。今年下半年,我们就此课题进行调研,并结合花垣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及措施。

  

  一、花垣县农旅融合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花垣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抓住湘西州打造“美丽湘西”、发展“全域旅游”的契机,顺势而谋,在农旅融合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把农旅融合作为转型发展来谋划。县委、县政府创新转型发展机制,提出了“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产业开发为载体,以龙头带动为抓手,着力促进农旅融合,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思路,把过去依靠矿业支撑转移到农业开发、生态保护上来。规划把县农业园区建设打造成集精准扶贫前沿地、产业开发试验地、科技创新孵化地、农旅融合示范地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二是强化工作措施,把园区建设作为农旅融合来布局。花垣县农业园区规划以花垣镇为中心,依托美丽的紫霞湖,涉及4个乡镇27个村,总面积为68.5平方公里,规划重点建设项目43个、总投资50亿元。近年来,通过整合资源、集中资金加快实施,目前园区核心区建设突飞猛进。占地4500亩,集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展示交易、仓储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初见成效;完成土地流转5.2万亩,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务工就业2.35万人;2015年2月,园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三是发挥区位优势,把园区规划作为农旅精品来打造。利用园区地处湘、黔、渝交界的区位优势,发挥大交通的作用,依托自然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基础,提出了“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园一带七大基地”。目前,入驻园区的企业及合作社已达3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5家、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2家、省级合作社示范社2家,已注册知名商标品牌8个,带动七大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二、花垣县农旅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农旅融合发展的机制还不健全。主要是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企业流转土地享受不了优惠政策,以致推进的进度不快。同时,缺乏资金保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入园企业的帮扶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建设与农旅融合的发展。

  (二)农旅融合发展的规划不完善。一是园区比较单一。就产业而产业,就旅游而旅游,存在“各弹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农业与旅游尚未形成有机融合、无缝对接。二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园区的路网、电网、水网还不通畅,厕所、停车场等功能还不具备,点与点的对接、点与面的联系还不能形成整体,农旅融合的效果体现不出来。三是文化元素严重短缺。以入园的企业来看,多数以种养为主,缺乏文化的营养,特别是旅游产品、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的元素很少,观光农业、休闲农庄、体验农活还没有形成,游客的参与度不高,难以调动游人的兴趣,缺乏休闲观光农业的魅力。

  (三)农旅融合发展的宣传还欠力度。一是宣传策划不够。特别是政府、部门、业主多管齐下的宣传氛围不浓厚,导致墙内开花墙外闻不到香味。二是品牌培育不多。目前农产品的品牌仅有苗汉子和兴盛公司,但知晓度不高,优势不明显。三是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如环境卫生没有形成自觉,文明待客没有形成氛围,周边群众存在“看热闹”的自闭现象。

  

  三、加快我县农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组建农旅融合发展“指挥部”。一是组建高规格的领导班子。由县级领导、部门骨干、聘请专家等各类人员组成,实行一套班子,一抓到底。二是制定高起点的发展规划。规划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文化旅游相结合、与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相结合、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统筹规划的实施,坚持大手笔建设、高水平管理,围绕农业科技园区谋划好我县农旅融合发展的时间表、任务图、产业链,真正形成一乡一景、一村一景、一区一景、移步异景、处处是景的农旅融合发展格局。三是出台优惠服务的政策措施。要坚持县级指导、乡镇引导、村级主导的工作机制,出台“美丽乡村”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土地流转、入园企业、融资发展、能人和公司发展、人才培养和引进、返乡创业等扶持政策,使农旅融合发展既有政策保障,又有资金支持,更有优质服务跟进。

  (二)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农旅融合发展“支撑点”。一要统筹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对县、乡、村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加大治污、改水、改厕的力度,让农村变成美丽的景点。二要统筹抓实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把园区的路网、电网、水网、无线网建设好,规划建好停车场、厕所、游客服务中心、农产品展示、销售等设施,真正做到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三要统筹抓紧新型农民的培育。从科学技术、勤劳致富、文明待人、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抓紧培训,提升镇村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使广大农民既可当农场主,又能做宣传员,还可当导游员。

  (三)加大宣传造势,引爆农旅融合发展“热气球”。一要顺势宣传。要利用好习总书记在十八洞视察的优势,做好顺势宣传,让外面的人既知道十八洞,又了解花垣,扩大花垣农旅影响力。二要借势宣传。要借“神秘湘西”这个品牌,把苗族民间文化、苗族刺绣、苗族绝技、苗歌苗剧等苗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宣传好,充分挖掘边城茶峒的文化品牌和苗族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这些神奇的花垣元素,打造好神奇花垣的农旅品牌。三要造势宣传。要定期举办传统节会、苗族赶秋节、农耕节、过苗年、苗学会等,让外界了解花垣,向外界推介花垣。要经常开展现代活动,利用“三·八”、“五·四”等节日,把活动组织到园区,到产业基地去。要适时组织特色产品营销,搭建好营销平台,发展好电子商务,扩大产品销售。要通过邀请各级新闻媒体参加活动,拓展宣传面,扩大影响力。

  (四)突出特色文化,搭建农旅融合发展“大舞台”。一要立足资源,挖掘农旅融合的潜力。立足产业资源,做好休闲农业的文章;利用传统民居、民俗的资源,做好特色文化体验区的文章;利用紫霞湖风光,做好绿色生态休闲区的文章,把紫霞湖打造成湘西、乃至湖南的“千岛湖”。二要打造特色,增强农旅融合的实力。利用好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和民族品牌的优势,打造好特色村落、特色产业、特色产品,让游人有一种全新的感观,有一种“看不够、想不透”的回味,增强农旅融合的持久实力。三要突出文化,彰显农旅融合的魅力。就花垣现阶段而言,就是要读懂边城茶峒“这本书”,唱响再游古苗河“这首歌”,跳好休闲紫霞湖“这曲舞”,演好蚩尤部落群“这台戏”,念好崇山老卫城“这本经”,展现花垣的农旅文化与众不同的魅力。

  (五)组织分步实施,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点”。农旅融合是多部门、多群体参与的工作,既要全域规划,又要重点突出,建好“示范点”。一要重点实施,塑造特色。根据园区的产业布局和旅游现有的基础,实施农旅融合发展“以尖岩山为中心,沿着紫霞湖周边村庄,结合农业产业基础,突出民族特色”的麻栗场片区作为农旅融合发展的示范点,在示范点上布局精品美丽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和配套基础设施。以尖岩村周边的油菜花海和稻花海、新科等村的瓜果花海、各鱼等村的玫瑰花海、文笔峰村的民族文化、登高等村的绿色生态等打造成特色文化体验区、绿色生态休闲区、主题花园观光区、生态瓜果采摘区,在四个重点区进一步丰富内容、提升品质、聚居人气。二要集中精力,打造形态。遵循“先做起来,后活起来”的思想,按照重点布局,打好基础,做出亮点的规划,集中精力打造形态。首先要提高农业的多样性,发展花卉、果木、果蔬等特色产业;其次要注重发展的双重性,既要大力支持“产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公司化园区,又要培育农家小院、家庭农场的多样性,同时积极向乡村庄园、乡村酒店、乡村休闲度假区升级;还要提高农旅融合的体验性,通过设施配套、扩大农业的可进入度和可亲近度,让人们充分体会到观赏之喜、采摘之乐和参与之趣。三要整合资源,融合发展。树立大产业、大片区、大品牌、大市场的发展理念,充分整合美丽乡村、旅游、农业、文化、交通等产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构建功能完善、发展多样的产业布局;充分整合部门资源,集中精力办大事,千方百计办成事,形成齐心协力促发展的局面。

.


湘ICP备05001329号 版权所有 [团结报社] 湘西网 Copyright 2008 xxn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园区聚焦
   第04版:时 事
   第05版:每周论坛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读书文摘
   第08版:时事·广告
对推进花垣县农旅融合发展的
调查与思考
政协委员在精准扶贫中
要当好“四大员”
强化林业外资项目成效
助推贫困地区精准脱贫
加强党内监督
必须强化两个“自觉”
关闭